教育是基礎,教育指向未來。長期從事教育研究,儲朝暉説:“教育對每個人都會有深刻的影響,因為在現代社會的教育是人成長髮展必要的外在環境,或者是會産生外在的作用。”

34年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把“把教育辦得更好作為人生目標”,跑遍安徽、北京、杭州各城各鄉,致力於解析“教育”內核。

25年前,如今的十九大黨代表黃俊瓊放棄入城工作的機會,紮根家鄉,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江古鎮中心小學一幹就是25年,既當學生的老師也當他們的“黃媽媽”。

11年前,李海雲博士畢業回歸高校,在山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傳道授業,為青年師資隊伍輸氧造血。

8年前,20齣頭的年輕小夥張翼開始思考教育“公平”和“品質”的問題,怎樣讓一二線以外的學生也能有好老師來教。他用網際網路這張大網,連結鄉村與城市,讓大山的孩子也能享受“1對1精英陪伴式教育”。

作教育工程的“小螺絲釘” 為祖國添磚加瓦

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教育學者、教師、青年創業者像一個個“小螺絲釘”,為教育這項大工程賣力轉動。他們有的是教育的架構師,有的是教育的補給員,有的是前線觀察員,有的則是將創新理念調入教育的“烹飪師”。

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發展,在不同場合下多次提到教育的前進方向與未來。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明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育是基礎,教育指向未來。長期從事教育研究,儲朝暉説:“教育對每個人都會有深刻的影響,因為在現代社會的教育是人成長髮展必要的外在環境,或者是會産生外在的作用。”

他清晰地記得,1981年前,他還執著于鑽研物理的光電、熱力,思考兩年後,毅然決定棄理從教。

“那個時候,我在學校裏,當時的直觀感覺就是我身邊的物理問題不多,但是人理的教育問題很多,很明顯地感到當時人們對能不能考上大學很焦慮,像孩子的成長髮展狀況如何,如何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教育對産業的發展等各個方面都急切需要關注。”立定“把教育辦得更好”的目標後,儲朝暉開始實地調查,在大學暑假的時候走訪安徽的三個縣,黟縣、石臺、太平,用腳步丈量土地,叩問每個鄉、每個村和學校的教育問題。

教書育人為青年教師隊伍造血輸氧

對李海雲而言,選擇從事教育工作則更像是一種對社會哺育、教養之情的回報。“教育改變了我的命運,改變了我的生活狀態。”李海雲告訴未來網記者,她出生在晉東南的小農村,是教育幫助她走出了山村,給了她成為大學教師的機會。

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家對農村、民族地區、邊遠山區的教育投入在不斷加,特別是在十八大以後,我國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中西部和農村教育明顯加強。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到,過去五年是教育現代化加速推進的五年,教育投入得到充分保障,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比例連續5年超過4%,全國中小學網際網路接入率顯著提升;過去五年是人民的教育獲得感不斷增強的五年,堅持“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建立起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覆蓋各學段的資助體系。

作為教育的受益者,李海雲也想用自己所學所長,在三尺講臺上傳遞知識,壯大培養年輕一代的師資隊伍。

“有的學生因為我們學業取得很大進步,有的學生因為我們堅定信念去追求自己的教師夢,有的學生因為我們充滿正能量地走向社會。”李海雲滿心歡慰,“作為教師,我感到驕傲,這也是她堅持做教師的原因。”

新時代新青年新教育:讓網際網路助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而在掌門1對1創始人張翼眼裏,做教育更像是一件極其充滿詩意的事情。

“教育是一朵雲觸碰另一朵雲,一棵樹晃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影響另一個靈魂。”他看到教育蘊藏的巨大力量,“一句話,甚至一個字,都有可能改變一個孩子的未來。”

他想把這種改變命運、改變未來的機會傳遞到更多人的手中。

“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路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張翼對於十九大報告中的這段話印象尤其深刻,他一直在思考如何為孩子,特別是邊遠山村的孩子提供“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讓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一二線城市的優質教育。

網際網路的到來為教育的變革創造了新的契機。據教育部科學技術司發佈的《回望2016年教育資訊化工作進展情況》,目前,全國中小學(除教學點外)中,87.6%的學校實現網路接入;82%的學校已擁有多媒體教室,其中53%的學校實現多媒體教室全覆蓋。學校統一配備的教師終端、學生終端數量分別為768萬台和1026萬台,學校的資訊化應用基礎條件進一步夯實。

作為網際網路原住民,張翼在這個時代找到了自己長期思考的問題的答案。

教育鑄就中國夢青年聚力讓“千萬人共同優秀”

雖然中國教育近年來有所成績,但儲朝暉仍有擔憂,特別是對青年從教人員的擔憂。他期盼,有更多的優秀青年入職從教,帶領同齡人群共同進步。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裏再次寫下殷切囑託,“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他們是時代發展的源源不斷地動力,像一聲長嘶後疾馳奔騰的駿馬,拉動著教育、文明、文化乃至整個民族快速發展。

作為青年教育工作者,張翼目光裏充滿對未來教育的想像。談及對“教育現代化,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理解,他認為,除了要回歸教育本質,立德樹人,新一代的教育“小螺絲釘”也要更多地關注現代科技的發展,把科技手段作為教育模式升級的補充,為教育注入新的科技力量。

“一個人優秀不如1000個人優秀。”他盼望更多人加入教育大軍,不忘初心,攜手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