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施工隊在平整路基。記者 謝智強 攝

巫溪蘭英大峽谷高聳的老虎嘴崖壁上,一條崖路如腰帶般鑲嵌著。

11月19日,寒潮來臨,氣溫陡降,但崖路的硬化工程依然開工了。

這條崖路不長,僅有1.2公里,卻是背靠青口嶺崖壁、三面臨崖的周家坪與外界相連的唯一通道,是周家坪23戶83名村民用了4年零3個月時間才鑿出的“天路”。

“天路”鑿通之前,周家坪村民只能如猿猴般攀爬崖壁進出周家坪。

  十一月八日,巫溪縣蘭英鄉蘭英村老虎嘴崖路,施工隊正在整治崖路邊角。本版圖片均由記者謝智強攝

  11月8日,蘭英村,村民行走在寬不過40釐米的青口嶺崖壁“毛毛路”上。

40多公里“毛毛路” 單程要爬2天

青口嶺崖壁上,寬不過40釐米的羊腸小道,呈“之”字形貼附著。

深秋時節,風霜染紅了紮根崖壁的黃櫨樹葉。周家坪村民楊芝漢指著崖壁,向重慶日報記者介紹,周家坪位於蘭英鄉蘭英村四組,2005年之前,進出這裡有兩條“毛毛路”,一條翻越青口嶺崖壁,再翻過板壁岩崖壁,向下能到達蘭英鄉鄉政府所在地;另一條爬下雙河口,然後再向上爬過朱家坡,翻過獅子口,能到達橫穿蘭英鄉高洞村的公路。兩條“毛毛路”,都寬不過40釐米,都有40多公里。不管走哪條路,村民們單程都要爬2天。

“不是徒手爬,還要背東西。背著紅苕苞谷洋芋出去賣錢,買了化肥米麵再背進來。重的200來斤,輕的也有百多斤。”楊芝漢説。

“毛毛路”上,腳下的石板光亮如鏡,年深日久,村民的杵柺已然在堅硬的石板上磨出了一個個圓孔。

對於攀爬崖壁的村民來説,杵柺能在休息時給予依靠,也能在生死時刻救人于危難。

楊芝漢記得,多年前,自己背著200多斤重的洋芋,爬過了雙河口,卻在攀爬朱家坡時,遇上了滾落的石塊。

“有簸箕大小,正對著面門砸下來。”當時,楊芝漢身處羊腸小道,兩側均是崖壁,無處可躲。千鈞一髮之際,他拿起杵柺,頂向砸落的石頭。石頭被頂偏,卻依然在其右腿上留下了一道30多釐米的血口子。

50歲的村民姜治保一臉黝黑,雙手滿是老繭,手臂上、腿上也佈滿疤痕。他説,“在崖上爬上爬下,誰沒遇到過幾次危險,都是在鬼門關上討飯吃。”

雖然進出困難,但懸崖上的周家坪,因其坡度較緩、土層較厚、光照充足、雨量豐沛,卻是山高坡陡的蘭英村中耕作條件相對較好的區域。

“紅苕、苞谷、洋芋,産量都不錯,至少能填飽肚子。”楊芝漢説,正因為如此,大家都不願搬遷,只能琢磨著如何才能在環繞村子的崖壁上鑿出一條路來,“至少車子能進來,不能讓子孫後代都爬崖壁啊。”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