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坡華岩鎮,平安家園護衛隊員在夜間巡邏。記者湯艷娟攝

璧山區璧泉街道天門社區,環保監督員騎著電動車進行巡查。記者 崔力 通訊員 連宏宇 攝

核心提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

社會治理如何加強和創新?連日來,我市相關部門和廣大黨員幹部開展了學習討論。

讓預防更有效,著眼于公共安全風險防控的制度機制方法創新

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市綜治辦主任袁勤華説,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必須著眼于公共安全風險防控的制度、機制、方法創新。市綜治辦牽頭會同有關部門,正在制定我市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行動方案,堅決防範重大風險,著力構建源頭防範、動態管控、綜合治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長效機制。

他説,在源頭治理上,要認真實施新修訂的穩評工作實施意見,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科學化規範化。要完善社會矛盾多元化解機制,加大對婚戀、家庭、鄰里等方面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從源頭上遏制“民轉刑”命案發生。

在分析研判上,要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各級黨委、政府和各部門分級分類建立健全集資訊收集、綜合研判、聯動反應、交辦督辦為一體的風險隱患綜合研判機制,著力構建條塊結合、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風險隱患綜合研判網路。

在動態排查上,要建立健全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風險隱患動態排查機制,全面梳理,及時準確掌握本行業本地區各類風險點、危險源以及事故隱患種類、數量和狀況。他表示,對排查識別出的風險開展風險評估,綜合判斷其可控程度、預判其引發突出事件的可能性,確定風險的危害等級。

在專項整治上,要健全完善社會治安重點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動態排查和常態化整治機制,依法嚴厲打擊暴力犯罪、“黑拐槍”、“盜扒騙”、“黃賭毒”以及電信網路詐騙、涉眾型經濟犯罪、傳銷、校園貸、公民個人資訊買賣、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環境污染等犯罪活動,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另外,加強環境保護、徵地拆遷、房地産開發等重點行業領域的突出信訪問題專項治理,既著力解決問題“減存量”,又完善制度“控增量”。

讓法治更深入,在社會參與中積極培育法治意識

“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需要法治建設的不懈努力。”正在基層調研我市村社民主法治建設的市司法局法制宣傳處處長程楨説,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讓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這就需要發揮法治的引領帶動作用,積極培育村社居民的法治觀念,讓每一位公民在社會參與中明白基本遵循。

程楨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越是社會和諧、産業蓬勃發展的村社,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越用心、越紮實。在合川區石灘鎮任家村調研時,該村黨支部書記正用自己私家車上的喇叭,向村民們宣傳十九大精神。這也是該村近年來最有效的普法方法之一。

任家村曾經小矛盾不斷,“王家佔了李家的一點地,趙家把吳家的樹給砍了……一天就在解決這些事情”,村支書一天到晚就疲於應付村民之間雞毛蒜皮的小事,村落的面貌也沒有多大改變。後來,任家村決心加強普法學法力度,針對村民發生矛盾的類型,加強了普法的針對性。該村還建立了鄉規民約,小事情好好商量,按照鄉規民約辦,大事情遵從法律,人人平等不搞特殊。這樣,鄉村和諧安寧的局面就來了。程楨感慨,基層法治自治共治搞得好,和諧繁榮的發展局面就不愁。如今,任家村“兩委”帶著村民發展特色種植、農家樂等産業,村民都嘗到了和諧的甜頭。

程楨説,隨著農業生産關係改革的深入推進,鄉村社會的矛盾必然會出現增長,更需要在村民心中播撒下法治的種子,人人依法辦事、依法維權,基層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才能為鄉村振興營造一個和諧安寧的社會環境。司法行政部門將繼續推進民主法治村社的創建,發現典型梳理經驗,推動法治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