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北京。

在“中國矽谷”中關村地區,曾經孕育過小米等網際網路企業的銀谷大廈,王磊與他的四位合夥人響應國家創新創業號召,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旅。 

從這裡開始,由中科院自動化所科研團隊發起的北京中科聞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中科聞歌”—一家致力於為中國媒體轉型升級提供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的企業正式掛牌“開張”。

算王磊在內,五個年輕人將媒體大數據技術與系統科研成果轉化投放市場,並引領了智媒體大數據應用技術。

為做好這件事情,他們在中科院自動化所,準備了十年。

以十年技術積累為根基,“中科聞歌”深耕國家政府機關、媒體機構、企業領域的大數據業務需求,服務國家戰略分析、“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故事傳播。

王磊説,我們的事業面向國家需求,無上榮光。

中科聞歌五位初創合夥人。(左起依次為:張西娜、羅引、王磊、曹家、趙菲菲)中科聞歌供圖

聞“音”知“意”

“中科聞歌”這個名字,是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王磊集思廣益而來的,“文雅又響亮”,意在“聞弦歌而知雅意”。

“聞弦歌知雅意”,最早見於典故《呂氏春秋》。“原意是聞音知意,善於推理。”在王磊看來,它與“中科聞歌”的核心理念如出一轍,就是讓機器讀懂大數據和海量文本背後的隱含語義,“中科聞歌聚焦智媒體大數據技術與系統的研發,面向政府和企業的傳播影響力需求,提供大數據驅動的影響力傳播監測、評估和決策産品與服務。我們也希望聞歌的技術,可以讓機器讀懂意思,善於推理,幫助目標客戶對外傳播更多有價值的資訊。”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讓中國媒體、中國企業通過大數據傳播走出去,一直是“中科聞歌”團隊的奮鬥目標與動力。

王磊認為,用人工智慧驅動的大數據講好中國故事,最重要的是支撐我國媒體形成大數據驅動的選題、傳播、評估和反饋的媒體影響力傳播體系。基於大數據的産品和技術,“中科聞歌”可以採集到千億量級的數據,經過分析、處理、匯總、挖掘,為政府、媒體傳播監測和企業廣宣決策提供動態、量化的支撐。 “客戶端、報紙、微網志、公眾微信等相關數據都可以獲取到,哪些內容更受讀者歡迎,點擊率更高,將被直觀的呈現。”中科聞歌合夥人之一,産品高級總監趙菲菲介紹,這項技術除了能夠實現資訊分析外,還可以引導輿論導向,同時,對采寫人員的考核也將起到促進作用,根據數據分析,采寫內容也會應受眾的喜好進行不斷調整和優化。

每當全國兩會等重大宣傳節點,中科聞歌作為中國媒體的技術支撐方,便要與媒體單位一起打一場大數據傳播的“聯合戰”。

剛剛勝利閉幕的黨的十九大,對於“中科聞歌”首席執行官羅引來説,無疑又是一次光榮的“大考”。“我們與記者同在。”七天的會議,羅引與團隊工程師連續奔忙了不止七天,他們要在通宵的加班加點中,為各家媒體單位采寫選題、傳播分析、效果評價提供最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媒體記者在前方‘衝鋒陷陣’,我們在後方提供‘技術動力’。”

在此過程中,500多名中外記者文字、鏡頭中的新中國正衍變成一串串代碼、一排排數據,不間斷地在電腦螢幕上躍動。

據“中科聞歌”和中科院自動化所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的監測,這些細小的字符用事實告訴我們:中國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節儉辦會等等成為百姓關注的關鍵詞,十九大獲得了國際社會和媒體的空前關注;90後愛國范兒-《This is china》紅遍網路,海外社交平臺十幾種語言同時發佈傳播,中國故事傳播形式更加豐富,海外傳播更具有影響力。

“習近平總書記領導的中國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綜合國力的大幅增強,國際上正確和正面認識中國逐漸成為主流聲音。”通過智媒體大數據,王磊和團隊更加直觀與客觀地看到一個真實的中國、強大的中國、自信的中國。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