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4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閉幕。
26日,基層黨代表、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唱凱鎮東湖村黨支部書記黃娜坐上了返鄉的列車。
27日上午,東湖村第一場關於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宣講在鄉親們的期盼中正式開始。
在黨員活動室,黃娜翻看著手邊一份厚厚的宣講材料、一本寫滿會議記錄與心得的筆記,向村“兩委”幹部、在家黨員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黃娜向村“兩委”幹部、黨員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本人供圖
十九大精神進萬家
黃娜告訴記者,聽完總書記的報告,她特別激動,想馬上回到村裏,把這份喜悅分享給村民們。“來北京前,村民叮囑我,一定要把村裏的變化帶到會上,把對農村發展的大好政策帶回來。”
黃娜説,近五年來,中央的惠農富農政策,讓村民們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這次總書記作報告時專門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我想,這就是老百姓要我帶回去的‘福音’!”從北京回來後,黃娜每天都隨身帶著筆電和宣講材料,走進村民當中、貧困戶家中,走到田間地頭、村民活動中心、村小等,向村民們傳達十九大的惠民政策。
宣講中,黃娜結合自身參會的切身體會,向黨員幹部們介紹了大會的盛況,分享了參加大會的體會與感觸,著重宣講了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精神。
“過去五年來,黨和國家的政策好,現在所有村組道路都硬化了,路燈也有了,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了,我們農村的生活水準也提高了,十九大報告中,國家大力支援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我想我以後的生活會更好了。”黃娜的話音剛落,村民王龍水便帶領村民拍手稱讚。
“黃書記,那天開幕會時我聽到總書記講到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我們幾個種糧大戶一直對著電視機鼓掌,我想你在大會堂應該更興奮吧?”十九大報告中,村裏的種糧大戶王水堂更關注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
“總書記在提到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時,本來沒有停頓,卻引起了全場熱烈鼓掌。”黃娜將大會現場的實況分享給在座的鄉親們,並告訴王水堂,“現在土地承包到期後可再延長三十年,你們種糧大戶應該更心安地留在村裏發展種養殖産業,響應國家側供給改革政策,走高産高效農産品發展道路,打造我們本村的農産品品牌。”
除了集中宣講,黃娜還走進貧困戶家中,將報告中提到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等好消息告訴了精準扶貧對象,鼓勵他們樹立脫貧信心;走進東湖村小學,向孩子們以及村小教師宣講了十九大會議精神,把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人的殷切希望和寄語向老師們傳達。
黃娜表示,作為一名農村基層的黨員幹部,能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這不僅是黨和人民對於她的信任,更是對基層黨員幹部的鼓勵。“我會把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好十九大精神作為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首要的重大政治任務,作為一名基層黨代表我要將十九大精神宣講到每一個村民。”
黃娜與村民們在一起。本人供圖
村裏來了個“黃書記”
黃娜説,許多大學生村官是從小長在農村,畢業後想回去支援家鄉發展,而她卻相反,從小在城市長大。
讀書時,她常聽周圍同學説起在農村的童年趣事。“這些是我沒接觸過的,特別好奇。小時候常聽《在希望的田野上》那首歌,想著眼前一片片稻田,感覺特別有希望。”黃娜説,正巧有做大學生村官的機會,她就選擇去農村見識一下。
剛到村裏,現實情況跟黃娜想像的有較大差距,“我想,畢業了有份工作,至少得有個辦公場所,去了才知道,村幹部是不在村委會坐班的。未來幾年,在一個連工作場所都不固定的地方,我能做什麼?”想到這裡,當時黃娜曾一度感覺很迷茫。
黃娜説,她是心懷抱負到農村去的,想著村裏能因為自己有所改變。可第一天,她就被潑冷水,“感覺不被需要”。於是,她想到要先刷“存在感”,每天騎著電動車到村裏,去跟村民聊家常。
“讓村民知道我來了,慢慢地大家關係就近了。知道他們有困難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做一些事情。一旦你給老百姓做了事情,他們的信任感一下子就有了。”黃娜回憶,入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助村民解決難題。
“以前,新農合報銷要把發票帶回,到農醫所去報銷,報銷需要準備很多材料。老百姓去鎮裏,有時沒問清,一下子不知道帶哪些材料,他們就會認為,報銷好麻煩。”在一戶村民家裏,黃娜主動開口説:“如果可以,你把這些材料給我,我先去鎮裏問問需要哪些材料,再看能不能幫你報銷。”
黃娜説,在村裏,難有轟轟烈烈的大事,多是一件件小事,但又與村民切身利益非常相關。
“從有關百姓切身利益的小事入手。”就這樣,黃娜在村裏慢慢打下了群眾基礎。
作為大學生村官,黃娜並非學農出身,種養殖業一竅不通,但是黃娜始終認為,“一個村子要發展,肯定得有自己的産業。”
黃娜瞄準贛撫平原3萬多畝水稻對農機的需求,發揮黨員農機手的作用,推出了“黨建+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將村裏的農機資源整合到合作社,使合作社成員由6名增加到66名,社員年均增收3萬元。
黃娜説,合作社注重為貧困戶和缺少勞力戶提供服務,並在生活困難的家庭培養農機手,通過産業扶貧為貧困戶脫貧致富鋪平道路。在幫扶中,一些貧困戶逐漸實現了“從低保戶到農機手,再到農機戶”的身份轉變。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唱凱鎮東湖村黨支部書記黃娜。本人供圖
“三農”問題記在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這句話,被黃娜深深地記在了心裏。
下一步,黃娜打算利用新媒體平臺,向在外經商、務工的村民們進行宣講,並按照報告中提到的“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的要求,鼓勵在外工作的有能力、有知識、有文化,並有意願在農村生活發展事業的年輕人回到村裏發展産業,帶領貧困戶致富,讓村民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黃娜説,吸引青年人返鄉,首先還是從改變農村環境做起,要加大新農村建設力度。“村子環境好了,他們才願意回來。過去我們重點對村內環境衛生‘整潔’下功夫,下一步我們將在‘秀美’上下功夫,同時,不斷完善村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村風民風,朝著 ‘秀美、和諧、宜居的新東湖’的目標不斷努力。”
在發展村集體經濟方面,黃娜表示,一個村要發展、村民要有更好更穩定的保障,就必鬚髮展村集體經濟。黃娜説,未來,我們將從現有的農機合作社入手,以村“兩委”的名義,培養貧困戶中有勞力者成為我們的專職農機手,即保障貧困戶基本生活又增加村集體經濟。同時,今年下半年,晚季稻結束後,將帶領鄉親們將試點發展小龍蝦水産養殖新産業,通過村民資金、土地等入股的方式開展,實現村民村內就業、脫貧致富的目標。
此外,黃娜還決心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進一步將我們村支部建設好,充分發揮支部在産業發展、脫貧攻堅中的引領作用,團結村兩委班子,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在現有便民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便民服務體系,讓便民服務、民事幫辦服務、關愛服務等能輻射到在外工作的村民。(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尚君 見習記者 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