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摘錄:

弘揚馬克思主義學風,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為重點,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鬥。

支部黨員馬慧芳給居民測血壓。

在杭州市上城區湖濱街道東平巷社區,有一個很出名的黨支部——東平巷社區第五黨支部。黨支部裏的黨員幾乎都是滿頭銀絲、佈滿皺紋的爺爺奶奶。

他們銘記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只要居民有需要,這些平均年齡近70歲的老黨員們總是衝在最前面,為居民們撲心撲肝,發揮餘熱。

“三會一課”從來沒落過

坐著輪椅來開會

每月15日下午2點,東平巷社區第五黨支部的黨員們都會雷打不動地來到“紅色港灣”黨員之家參加組織生活。

支部一共31人,其中退休黨員有30人,平均年齡近70歲,年齡最大的黨員87歲。

黨支部書記孫新寶説,雖然大家的年紀都大了,有的黨員身體不好,有的還身患癌症,有的住得很遠,但“三會一課”從來沒落下過,大家都非常積極,坐著輪椅也要來。

黨員們一起學習、討論,氣氛熱烈、活力滿滿,做批評和自我批評毫不留情。大家還特別注重結合社區最近的工作、日常發現的問題,一起討論。

“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要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為老百姓做事情。我們戰鬥力很強,凝聚力也很強。”孫新寶説。

這些老黨員以身作則,社區有活動,他們帶頭參加,居民有困難,他們帶頭奔忙。

東平巷社區的垃圾分類做得好,在全杭州都挺有名,社區內垃圾分類率在85%以上。支部的老黨員們為此出了不少力,不光自己做好垃圾分類,每個人還是低碳宣傳的志願者。

孫新寶還成為了社區的垃圾分類督導員。每天上午七點半至八點半、下午五點到六點兩個時間段是社區居民集中投放垃圾的時間,她雷打不動地去垃圾投放點指導垃圾分類。社區的居民們都説,孫阿姨不單有“火眼金睛”,還從不嫌臟,一個個垃圾袋仔仔細細檢查過來。

在“晴雨管家”的奔走下

居民的最大難處解決了

今年,這些爺爺奶奶級的老黨員有了一個新身份——社區的“晴雨管家”。第五黨支部中,就有五位“晴雨管家”。這些“管家們”,走得進家門、聊得上家常、幫得上家事、解得了家憂。在今年“上任”後,幫居民們解決了不少難題。

保康巷13號,是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建築,三層樓。在建造時,由於沒有設計獨立衛生間,每層樓只有一個公用廁所。一樓的廁所,還服務14號老墻門裏沒有獨立衛生間的8戶人家。

住在這裡的居民,最大的難處是上廁所。一樓的廁所只有一個蹲坑,而且沒有沖水的設施,非常不方便。

廁所原先的排污通道是用磚頭砌成的,並沒有專門的排污管道,經常發生堵塞。

黨員朱紅珍是保康巷13號的“晴雨管家”,她來看過很多次,想過不少辦法。

今年4月底,借助上城區“三聯三領”活動,在“晴雨管家”們的奔走下,社區牽頭,聯合各職能部門、愛心企業等多方力量,一起合力商量解決這個“頑疾”。在多次的實地勘測、座談會後,啟動了整修。

現在,這裡煥然一新,一樓的廁所設置了兩個簇新的蹲坑,還裝上了不銹鋼柵欄門,墻面也貼上了白瓷磚。整個樓道裏的電線管道也進行了整理,居民們有了一個嶄新的環境。

“終於有新廁所用了!多虧黨員幫我們想辦法、張羅啊!”老居民金招娣聊起廁所改造很激動,來自身邊最切實的變化,最容易讓人産生幸福感。

專家解讀

讓基層黨組織成為堅強戰鬥堡壘

中共杭州市委黨校教育長 高國舫

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內,中國共産黨人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跨越。譜寫如此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背後,是黨對初心使命的堅守。

治國安邦,重在基礎;管黨治黨,重在基層。

在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續寫新篇章中,要讓基層黨組織成為堅強戰鬥堡壘。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對於一個擁有45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和89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而言,強基固本至關重要。

一個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個戰鬥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共産黨人要不忘本源,不忘根基,不忘初衷。

黨員心聲

爭取做奉獻者中的佼佼者

75歲的孫新寶入黨39年,她很為自己是一名黨員而自豪。

“能出一份力,我自己也很開心,如果説一個社區有眾多的奉獻者,我就要爭取做奉獻者中的佼佼者。”

孫新寶還是“湖濱晴雨”工作室的民情觀察員,深入群眾,為老百姓“發聲”。杭州60歲以上老人公交乘車半價這項優惠政策,最早就是她建議的。當年,中央二套《小丫跑“兩會”》欄目還採訪了她。她還提出了“建立企業退休人員職工大學”、“擴大醫保零利潤藥品品種範圍”等金點子,被相關職能部門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