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償“學習監督”熱銷 良藥還是噱頭

  商家叫賣的有償“學習監督”服務

距離2018年國考、研究生考試還有一個多月時間,不少商家發現了新商機,推出了一項有償“學習監督”服務,隨即在網上走熱。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學習監督”産品,即買家支付給商家3元至25元不等,請“監督員”通過微信或者QQ監督買家學習,如果未完成當天計劃,將會被“監督員”罰款。

對此,教育專家提醒考生,要對“監督學習”産品理性看待。“簡而言之,它是一種依靠外界的力量,有償敦促備考生學習的方式,至於效果,要依據不同考生的情況具體分析”。對那些自控力較差,靠外界約束能改善人群來説,或許有效果,但對堅持不下來或有了外界監督仍然不能約束自己的人來説,是一種時間和精力上的雙重浪費。

現象

網售“學習監督”産品3元至25元一天

距離國家公務員、研究生考試開考的日子,只剩下一個多月時間。在一些備戰考試的貼吧和論壇裏,不少人表現出考前焦慮,也有不少人趁機推銷一種新的備考“利器”——學習監督産品。推銷者稱,購買了“學習監督”的産品後,自己改掉了很多壞習慣,學習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

何謂“學習監督”(産品)?北青報記者在淘寶網上檢索發現,十多名商家在銷售這類産品。有商家宣傳稱,産品可以幫助買家“摒除散漫拖遝惡習,培養自律慎獨精神”,“治愈拖延症、懶散症”。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學習監督”産品,既不是藥品也不是考試秘訣,準確來説,是一種“一對一的人工服務”,購買後,賣家通過微信、QQ,人工提醒買家按時學習,幫助(買家)制訂學習計劃,定時或隨機抽查計劃的完成進度,並“解答考生備考過程中的困惑”。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這類産品按天收取費用,每天收取3元至25元不等。與此同時,商家還推出為期一週、半個月或一個月等不同時間長度的産品,為期一個月的産品最高售價為600元。

講述

“監督員”稱自己沒國考經驗

“學習監督”産品的熱銷,也在備考群體間引發關注。有沒有效果,成了考生之間爭議最大的話題。

購買過該産品的劉婷(化名)告訴北青報記者,她今年在備戰國考,曾買過一次“監督(輔導)學習”産品,“但我覺得他們做得很業餘,之後沒有再繼續購買了”。

  有商家稱完不成計劃需要交罰款

劉婷告訴北青報記者,按照商家的指導,她先支付了10元,隨後向其詢問如何輔導她備戰國考。添加“監督員”微信後,“監督員”問她,是否考過公務員,最近一次考試的分數,目前學習到什麼部分了?劉婷一一告知對方。之後,監督員讓劉婷自己制定好學習計劃,規定好每天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她説會讓我微信傳完成的圖片給她,來確認是不是完成任務,完不成還要制定懲罰計劃。”

“但我最關心的是宣傳裏提到的‘能提供輔導’。”劉婷説,詢問“監督員”的結果讓她失望。“她不是在職的公務員,也不是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甚至自己都沒參加過公務員考試,一點經驗也沒有,不可能輔導考生。”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這類“學習監督”産品的評價頁面,不少買家給出好評,有買家稱“監督還是有效果的”,“以前總是定鬧鐘提醒自己,總是不自覺,現在有人陪著,總覺得不能對不起別人,也不能對不起自己花出去的錢”。但也有買家和劉婷一樣,提及購買産品時,賣家説可以“輔導”他們學習,但實際上,只是“到時間提醒一下,發完消息就不管了”,並質疑商家的好評是“刷出來的”。

賣家

未完成計劃會被罰款

就買家提出的上述質疑,北青報記者詢問多名賣家。有賣家直言,他們“不是公務員,也沒有輔導人考取公務員的經驗”,但可以通過“提高監督頻率,比如一天聯繫10次”,督促買家學習。

一名月銷量75筆的商家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們賣出去的、專門針對考公務員的“學習監督”産品不是很多,“這個太過於專業”,“最多的是考研、考級、考雅思、準備期末考試的監督産品,以及減肥監督,銷量最高”。商家介紹,自己是普通的上班族,團隊裏的其他四五名“監督員”,有上班族,也有在校的學生,“所以輔導中小學生的期末考試,相對來説,沒什麼壓力”。

商家告訴北青報記者,銷售“學習監督”産品以來,遇到了不少比較奇特的買家,他也會提出相應對策。他進一步解釋,有的買家稱自己愛玩手機或者遊戲,他會直接建議買家將手機換成“老人機”,“這樣就刷不了微信、微網志,也看不了劇,玩不了手遊。”還有買家主動向其提出,完不成任務就寫保證書,“如果做不到就讓我把保證書發到他們學校公眾號”,也有買家提出做深蹲、仰臥起坐等懲罰方式。不過,該商家直言,他最高興的還是收到罰款,“第一次一般是5元或者10元,之後翻倍增長”,“最多有顧客罰過80元”。

談及産品的效果,商家稱,買家中“很多都通過監督變得認真了”,僅有“個別人沒有效果”。不過,商家告訴北青報記者,通常他一個人會服務20多名買家,“基本上一個顧客每天只能提醒幾次”,如果顧客要求提醒的頻次太多,他可能就沒辦法做好。此外,商家還告訴北青報記者,如果買家購買的産品為期一週及以上,覺得效果不好,可以跟商家溝通隨時終止服務,“按已經使用的天數扣除費用,返還餘下的金額”。

觀點

考生應理性看待“學習監督”

對於“學習監督”産品熱銷的現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北青報記者,備考考生應該對此保持冷靜、理性的態度。儲朝暉表示:“這種服務所能起的作用,就是當你自己控制不了的時候,借助外界的力量,來幫助你定時學習,控制時間。”他認為,這只能起到提醒或某一個群體互相監督的作用,對考生的知識增長,不會起到太大作用,“希望考生不要被商家誇大實際效果的宣傳所迷惑”。

儲朝暉研究員分析,“學習監督”是否對所有考生適用,要具體分析。“考生要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如果一個人自控力較強,他根本沒必要借助外力;如果一個人自己管不住自己,偶爾借助外界的力量能把握住時間,可以嘗試一下這類有償服務,或者尋求夥伴的監督;如果一個人自控力太差,即使花了錢、借助外力也無法約束自己,那就不應該浪費時間和精力。”

此外,對於正在備考的考生,儲朝暉研究員提醒,做任何事,首先要明確目標;其次要做好自己的規劃,排好日程表;再次,要學會拒絕一些外界的“誘惑”,比如遊戲、電視劇等,再分階段改掉自己的一些壞習慣,“對很多人來説,這樣就能夠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