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市場欺詐套路大起底

調查動機

最近幾天,兩條關於保健品的消息引起社會關注。一條消息稱,山東省威海市的劉女士和叢先生在退休後的10年間一直堅持買保健品,已經花費了30萬元。令人遺憾的是,這對老夫妻瘦骨嶙峋、身體孱弱。另外一條消息則是中國消費者協會在重陽節主辦一次座談活動,聚焦老年保健品消費問題。保健品問題緣何頻頻成為社會關注焦點?保健品市場虛假宣傳、敲詐欺騙行為緣何難以根除?

一直以來,虛假宣傳、敲詐欺騙是保健品市場的毒瘤,不少消費者上當受騙。不久前,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聯合工信部、公安部等8部門召開全國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此之前,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9部門印發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方案。

保健品市場實際狀況如何?哪些問題需要強力整頓?《法制日報》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花了數萬元吃了不管用

家住北京市通州區的郭先生告訴記者,他家老爺子電話訂購保健品花了近5萬元。

“我家老爺子的退休金挺多,我們家前院還出租了一些房子,租金都是老爺子自己拿著。不過,老爺子攢的這些錢都用來買保健品了。”郭先生説。

郭先生告訴記者,他知道父親買保健品是在去年冬天。

“我和老爺子住兩個院兒,但是走一個大門。去年12月的一天,我看到有個年輕小夥子出門,就去問老爺子,他説是來送藥的。”郭先生説,老爺子通過電話訂購了一些藥,這些藥全是保健品。

“我父親有聽廣播的習慣,他有時出去轉著玩,沒事在家的時候就喜歡躺床上聽廣播。”郭先生説,他父親正是在聽廣播的時候知道了這些藥。“廣播裏有健康講座,請一些專家,還有聽眾打熱線,我父親就挺相信的,後來就打訂購熱線買了一些藥”。

記者了解到,郭先生的父親並沒有任何病,買的藥品全是開胃、出汗、排毒的。

“花的都是冤枉錢,這些藥一點用沒有,我父親和母親卻十分相信,前前後後買了好多次。開始,我問他們購買保健品的情況時,他們還不對我説。後來,我才知道他們買保健品花了將近5萬元。”郭先生對記者説,“我勸了好多次都不管用,後來乾脆不管了。”

據郭先生介紹,他父親常聽的健康講座在今年5月突然消失了,換成了另一個治療高血壓的講座。

在採訪中,有老年人告訴記者,健康講座是一些不法商家的慣用伎倆,邀請一些假冒專家、教授和老中醫進行“養生”講座,順便兜售保健品。不少老年人因為盲目信任這些所謂專家或名人的介紹,從而選購了大量假冒保健品。

購買返還現金實為騙局

據了解,老年人已經成為保健品欺詐的主要對象。

家住北京市海澱區的吳女士給記者講述了她父親買保健品上當受騙的經歷。

今年3月,四五個人來到吳女士的父親所在的村裏。

“我平時也不在家,聽別人説,四五個人開著車拉了一車東西,説是公司為了宣傳新産品,擴大知名度,只要第一天購買,第二天就把第一天的錢全部返還。”吳女士説。

據吳女士介紹,第一天,她的父親買了200元的保健品。對方説這些保健品包治百病,哪疼治哪。第二天,她父親去的時候,對方果然把第一天的錢全部返還。不過,第二天出售的東西從保健品變成了養生鍋。

“他們吹得可玄乎了,我爸當時就信了,還買了兩個養生鍋,花了1000元。”吳女士説,她父親買了兩個鍋後,第三天也拿到了返還的錢。第三天的商品就從養生鍋換成了凈水器,當然,價格也進一步攀升。

“他們就是忽悠老年人,説現在的污染多嚴重,這個凈水器不但可以過濾水,還能添加各種礦物質,對身體好。一個凈水器賣4000元,我爸當時還讓人家便宜一點,後來花3500元買的。”吳女士説,第四天,她父親去領取返還現金時,人已經不見了。

“這些東西加起來也不值1000元,當時買的人還不少。大家都想貪點小便宜,後來卻吃了啞巴虧。”吳女士説。

兼職賣保健品險入傳銷

在北京上大學的張明(化名)本想找個掙錢的兼職,卻差點被騙。

大三期間,張明的課少了,於是想找個兼職賺點錢。

“有名師姐找到我,説有個銷售藥品保健品的工作挺掙錢,問我有沒有興趣。我當時沒找到合適的兼職,就和師姐去了。”張明告訴記者,師姐把她領到一個很偏遠的地方,見了兩名男子。這兩名男子自稱是做産品銷售的,拿出了一些化粧品、藥品和保健品。

張明向記者回憶説,“當時他們給我講了一下午,説這些東西都是好貨,還説我臉上有痘,用這個保健品正好可以排毒,後來還帶我去美容院做了一次免費美容”。

“現在想來,他們就是在洗腦。”張明説。

據張明介紹,那兩名男子説可以拿幾包保健品回去嘗試一下,效果好的話可以介紹給同學。之後,張明與那兩名男子簽了一個合同。因為是熟人介紹,那幾包保健品打折便宜2000元,從6000元降到4000元。“當時沒給錢,他們先讓我回去試一試,好用再推薦給其他人,到時候再給錢也不遲”。

“用了一個月,我覺得一點效果沒有,後來那些人就來催債了。這時,我才覺得自己可能被騙了,但也不敢對家裏人説。我和室友商量了一下,打算把東西還回去。因為我也吃了一些,於是與那兩名男子協商,只給了他們2000元。”張明説。

張明以為給2000元就沒事了,但師姐還是經常聯繫她,稱張明對他們有誤會,團隊需要她。張明聽到這個説法,覺得有些不對勁,就趕緊把師姐的聯繫方式全都拉黑了。

保健品銷售過程套路多

王先生曾經就職于某銷售公司,專門負責産品推介策劃工作,其中就包括保健品。

王先生向記者介紹了保健品銷售的套路:一些保健品採用健康講座、訪談類節目的方式進行推銷,節目中會請一些所謂專家進行講解,其間有患者講述自己大病痊癒的故事。還有一些保健品特賣會,現場降價銷售。另外,還有銷售員登門拜訪進行推銷。

“不管採用哪種形式,他們肯定會誇大效果,把産品效果説得天花亂墜。另外,他們還會加上一些唬人的頭銜,比如某某大學教授推薦、專家認定之類的。”王先生告訴記者,“此外,銷售人員還會給點福利,不管是真給還是煙霧彈,必須給福利。送禮物也好,返現也好,這就看自己的策劃了。”

隨後,王先生給記者講述了他策劃的推銷策略。

王先生之前曾經策劃過一個案例。他沒有直接兜售産品,而是組織了一個老年人社團。

“老人退休後生活很無聊,子女們都不在家,弄這個組織,可以把老年人都聚集起來。我們會組織一些活動讓老年人參加,慢慢地,老年人就會信任我們。之後,我們再推薦産品。”王先生説,這樣做雖然投入大,但産品推銷成功之後,很快就能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