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部門要求餐廳公示消洗環節

昨日,本報刊發《部分餐廳消毒櫃成“擺設”》一文,報道了本市部分餐廳消毒不規範的情況。北京青年報記者從西城區食藥監局獲悉,該局已制定了食具消毒專項檢查計劃,將重點督查中小餐飲,並要求餐廳公示清洗環節,包括消毒時間和消毒過程等,讓市民可以更加直觀清晰地了解食具消毒情況。

日前北青報記者探訪了本市十余家餐廳發現,餐廳大堂放置的消毒櫃使用情況良莠不齊,例如補充食具後未再次啟動消毒,剛洗完的食具放進消毒櫃後不到兩分鐘就拿給顧客使用,沒有開啟消毒按鍵,以至於顧客拿到的食具還是濕的;以及消毒櫃的使用情況不明示,消費者難以辨別。

針對報道中提出的問題,以及食藥部門在日常檢查中發現的消毒不規範情況,昨天,西城區食藥監局制定了食具消毒專項檢查計劃。西城區食藥監局副局長吳惠忠向北青報記者介紹説: “目前西城區小餐飲數量大約為1100個左右,此次專項檢查將對小餐飲企業100%全覆蓋,加強對餐廳工作人員的培訓,清洗消毒的規範操作是檢查的重點。”

“餐廳洗碗工的流動性很大,有時候剛剛培訓完沒多久,洗碗工就走了,換了新人,需要重新培訓”。針對這樣的情況,西城區各食藥所幫助餐廳對洗碗間進行了“改造”:“在洗碗池裏標出水位線,配備量杯,清水注滿至水位線後,加入兩杯消毒液,正好可以達到規定的消毒配比。”西城區餐飲科科長張國順介紹説。

除了全覆蓋式的監督檢查和加強培訓,還將用抽檢和快檢等技術手段輔助檢查。吳惠忠説,其中區級的監督抽檢將達10%,也就是對其中超過100家餐廳進行食具抽檢。此外,對30%以上的餐廳進行現場快檢,重點項目是食具的表面潔凈度。

在專項檢查的同時,西城區還要求餐廳向市民公示食具消洗環節,提高透明度,接受顧客的監督。“一方面是公示餐廳的消毒記錄、消毒操作標準等,把這些內容貼在消毒櫃上,讓消費者一看就知道消毒櫃的使用狀態;另一方面,利用直播設備或者透明廚房等方式,公開消毒過程,接受消費者的監督。”吳惠忠説。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西城區有4149戶餐飲企業,其中46.8%已完成陽光餐飲創建,實現了後廚直播。

現場

部分餐廳明示消毒情況

“你的姓名?請出示健康證。消毒水幾天用完一桶?”昨天下午,在銀錠橋邊的雲南米線店,西城區食藥監和什剎海食藥所的工作人員進行了檢查,後廚一名洗碗工正在工作,“客人不多的話,消毒液兩天用一桶,多的話,一天一桶也不夠。”洗碗工回答。

食藥監的工作人員在檢查完畢之後告訴米線店的工作人員,消毒之後還需要避免二次污染,且要向消費者明示消毒過程和結果。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米線店大堂,盛放湯勺和小碟的塑膠盒、碗櫃已經貼上了白底紅字的“已消毒”三個字。隨後,北青報記者跟隨西城區食藥監和新街口食藥所的工作人員來到報道中提到的護國寺附近某粥店。在存放飲料的冷飲櫃旁邊,一台一人多高的食具消毒櫃正在工作,設定時間為10分鐘,在後廚的清洗區域,沒來得及清洗的碗筷堆放在一邊,清洗消毒之後的碗筷都在一旁的碗櫃存放。

粥店的經理任先生表示,店內的碗筷在後廚經過消毒水進行化學消毒之後,會放入冷飲櫃旁的消毒櫃再進行高溫消毒,時間一般在上午10點到10點半,下午4點到4點半之間非就餐高峰的時候進行。“那就把消毒時間和操作列印出來,貼在消毒櫃上,讓顧客一目了然。”西城區食藥監説,此外還要在大廳的直播設備中增加後廚清洗區域的畫面,以供消費者監督。

北青報記者看到,此前放在收銀臺旁、沒有開啟的消毒櫃已經被搬走了。 “那臺消毒櫃壞了,我們一直當碗櫃用,就是存放食具,供顧客取用。”任經理告訴北青報記者,為了避免消費者誤會,損壞了的消毒櫃已經被移走。對於北青報記者和其他消費者發現的從消毒櫃和碗櫃內拿出的碗筷還有水滴並不乾燥的問題,任經理表示,這可能與就餐高峰,碗筷不足,服務員設定的消毒時間不足有關。“我們今天採購了新的食具,已經送到,保證以後不會再出現這種消毒時間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