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校長公益大講堂上,吳子健分享了一個校園小故事。

有一次,保潔人員打掃衛生時發現一年級的衛生間裏有聲音,一個孩子正在搗鼓水箱。學生解釋這麼做是為了“研究水箱抽水的秘密”。

除了拆水箱,孩子在家裏也喜歡拆父親的手錶。在與家長溝通後,老師肯定了孩子善於動手、善於研究的品格,學校也讓這個孩子加入了科技創新平臺,給他更多動手的機會。這個孩子後來在香港舉行的樂高比賽中獲得了冠軍。

吳子健説,他們學校對家長的“陪伴”要求是和孩子一起動手、一起玩兒,“我們的家長組成公益騎行隊,小學生跟家長一起騎行400公里、中學生騎900公里;公益長跑,家長和孩子一起跑步;為愛游泳,家長和孩子一起下水比賽。”

這所學校的網站,曾被一名小“駭客”攻擊至癱瘓。“駭客”小黃到衛生室看病,順便通過衛生室電腦“檢驗”一下校園網路的安全性。

學校了解到,小黃從小學開始就喜歡電腦,他的父母每次只帶他到電子商城買零件,要求他自己裝配。“駭客”事件發生後,學校一方面對他提出批評,另一方面推薦他到上海科協少年科學社進一步培訓,並邀請復旦大學電腦學院的教授指導他。

前不久,小黃髮明的導盲手機,獲得了上海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一過程中,孩子父母的陪伴,就是創造條件陪他做喜歡的事。“家長對孩子的啟發、幫助,不僅是口頭上,還要在行動上。”吳子健説,對很多孩子而言,家裏的一個小小的、可以任意發揮的工具房,比旅游來得更有意義。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