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貧困縣摘帽、800個貧困村退出、59萬人脫貧,這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確定的2017年年度扶貧任務。在各級黨委、政府帶領下,天山南北各方力量一起行動,精準扶貧,讓各族群眾過上幸福的生活。
駐村工作隊成扶貧生力軍
“我剛到廠裏上班,月收入800元,愛人是村裏的護林員,每月1000元收入,女兒在福建上大學,新疆對每個大學生都有補貼。”喀什市英吾斯坦鄉英乃喀什村的維吾爾族婦女依達伊古麗·卡德爾告訴記者。
英乃喀什村是新疆的區級貧困村,全村有1027戶,4155人,其中貧困戶459戶,貧困人口2036人。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這些貧困家庭逐步實現脫貧。
“我們工作隊針對不同貧困家庭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扶貧方式。例如,針對不宜外出就業,或者年齡超過45歲以上的農村家庭婦女,通過扶持村裏做家庭裁縫創業開辦‘衛星工廠’,幫助53戶貧困戶實現就地就業。”駐英乃喀什村的“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隊總領隊、新疆投資發展(集團)黨委委員張玉説。
今年2月中旬,張玉帶領的工作隊開始進駐英乃喀什村,通過挨家挨戶走訪,發現村民喜愛養鴿子,村裏有不少養鴿能手,於是他們就為貧困戶購買鴿苗,幫助他們擴大規模,帶動其他農戶通過養鴿脫貧。
據統計,自2014年大規模開展幹部駐村活動以來,先後有27萬名黨員幹部紮根基層,傾聽群眾意見,落實惠民政策,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開展精準扶貧。3年多來,各駐村工作隊落實惠民工程項目、發展小微企業4.5萬個,開展實用技能培訓1400萬人次,幫助87萬人實現就業脫貧。
確保異地搬遷後能就業
“我們祖祖輩輩都住在山上的土坯房,沒想到現在能住上樓房,用上自來水,燒天然氣做飯。”柯爾克孜族婦女阿力瑪汗·吐爾孫高興地説。她家搬進烏恰縣巴音庫魯提鄉政府整體搬遷規劃小區已經3個月了。
搬到小區之前,他們都居住在海拔3000多米以上的高寒地區土坯房裏。該小區是當地政府部門為了讓貧困群眾搬出大山、過上安穩幸福的生活實施的搬遷扶貧試點之一。每個搬遷戶只需出1萬元,就能住進一套80多平方米的住房。入住後主要經濟來源有門面出租、就地就近勞務輸出、開店創業、在所在地單位就業等,同時還享有原居住地草地、土地、林地流轉等各項惠民補助。
阿克陶縣在當地就業崗位有限的條件下,鼓勵引導富餘勞動力到內地就業。阿克陶縣委書記谷文勝説,從2013年起,全縣財政每年安排200萬元作為勞務輸出專項工作經費,為自願赴內地務工的農牧民支付轉移前的培訓費、食宿費以及到企業的交通費等,並對務工滿1年以上的給予一定獎勵。
喀什地區利用當地棉花資源豐富的優勢,引進棉紡織業和服裝業等勞動密集型産業,實現産業扶貧。新疆美麗奧服裝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這裡投資辦廠,前3年免稅,後3年租金減半。該公司1000多名員工中七成以上來自貧困家庭,許多維吾爾族婦女靠勤勞的雙手實現了脫貧。
帶動全社會參與扶貧
在新疆,各級黨委和政府部門帶動全社會積極參與扶貧攻堅。
“我們已經成為庫爾勒吸納南疆勞動力最多的企業之一,現有員工1675人,維吾爾族員工超過一半,月薪在3500元左右。”新疆富麗震綸棉紡有限公司總經理范斌説,“基本上是一個人就業,全家就能實現脫貧。”
201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部署開展面向喀什、和田地區城鄉富餘勞動力轉移國企就業,新疆國有企業和駐疆央企積極響應,共向這兩個地區提供了10034個就業崗位。
産業扶貧帶動了就業,阿克蘇地委副書記、阿克蘇地區行署專員麥爾丹·木蓋提説,新一輪對口援疆以來,浙江省實施各類援助項目落地127個,到位資金150多億元,直接新增就業崗位2萬個。
生産脫貧、生態惠民脫貧、教育扶持脫貧、異地搬遷脫貧、勞務輸出脫貧,社會保障兜底脫貧……多種形式的精準扶貧為的是一個共同目標:在實現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絕不讓任何民族、任何地區的困難群眾掉隊。(經濟日報記者 趙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