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0月8日電 題:甘露:為國際貿易規則貢獻“中國方案”
新華社記者 王攀、周穎
一本白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兩本藍色的《進出口稅則商品及品目註釋》——這是三本壘起來比辦公桌上的電腦還要高出一截的“大磚頭”。
但在黨的十九大代表、廣州海關三級專家(關稅)甘露手中,這三本書卻“薄”如學生練習冊,想要核查什麼內容,瞬間就能翻閱到位。
“就是一點微不足道的案頭工作。”身著白色制服、站姿挺拔如松的她溫聲細語地説。
這是廣州海關商品歸類專家甘露(9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梁旭攝
企業卻不這麼看。從登機橋、三氯蔗糖到竹藤産品,眾多“中國製造”就是憑藉她和中國專家團隊在世界海關組織上的唇槍舌劍,贏得了通暢的國際貿易環境。
截至今年10月,甘露已經先後26次代表中國海關參加世界海關組織(WCO)協調製度委員會會議及審議分委會會議,並於2014年成為首位當選世界海關組織協調製度委員會工作組主席的中國代表。
她見證了中國在國際貿易規則競技場上從蹣跚初學者、應用執行者到參與引領者的巨變,也和其他中國專家一起,給國際貿易規則制定進程帶去了“中國聲音”和“中國方案”。
今年5月,甘露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在她看來,這是一份巨大的榮譽,也是更重大的責任和義務。
“堅持開放發展,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就需要有更多熟悉國際規則、熟練應用國際規則的專業人才。我也堅信,‘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能夠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更好地發展。”她説。
2000年,甘露從部隊轉業,被分配到廣州海關。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同年,全國海關進出口商品歸類中心廣州分中心成立,甘露被安排到該中心商品歸類二科工作。
“商品歸類是國際海關界公認的關稅三大技術之一,絕不是一門輕易能夠幹好的活。”全國海關進出口商品歸類中心廣州分中心副主任李鵬説。
“剛開始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分類,時常手心冒汗。”她説。 面對巨大壓力,湘西妹子骨子裏那股子“兇勁”涌了出來。“從小就不愛哭哭啼啼、不知道困難兩個字怎麼寫”的甘露天天抱著幾本“大磚頭”研讀。為了跟上商品生産發展的步伐,她下工廠、跑車間,主動向工人學習,實地熟悉生産工藝,研究商品細節構造。
“分類是件大事,一點小疏漏就可能造成歸類不準確,給企業和國家帶來鉅額損失。我不能讓這種疏漏在自己手中發生。”她説。
業精於勤。短短數年,甘露就迅速成長為海關歸類領域的專家,從風險防控到歸類監控、同名商品歸類差異……在企業看來,甘露就等於“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