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10月7日電題:“愚公支書”王光國:懸崖上鑿出路 絕境中闖出途

新華社記者李偉

“成為黨的十九大代表,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我會繼續發揚不等不靠、艱苦奮鬥的新愚公精神,讓家鄉越變越美,老百姓越來越富。”黨的十九大代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龍坪鄉店子坪村支書王光國言語堅定。

説起王光國,地處武陵山腹地的店子坪村村民,無人不豎起大拇指。

“左邊石柱河,右邊洋芋河,前面梯子河,後面大山坡,祖祖輩輩肩挑背馱像駱駝!”這段民謠是店子坪村的真實寫照。在王光國的帶領下,店子坪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94年,王光國開始到店子坪村工作。自當村幹部開始,他就立誓要改變店子坪村的落後面貌,絕不把貧困留給下一代。

王光國的“愚公支書”稱號,最早來源於“搬山”修路。

多少年來,店子坪村就靠洋芋河畔懸崖峭壁上一條羊腸小道進出鄰近的高坪鎮。陡峭的河谷口好像一道天塹屏障,阻斷了村民脫貧致富的腳步。

要想富,先修路。2002年,王光國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開始謀劃著實現世世代代店子坪人修路的夢想。2004年臘月,王光國組織召開支委會,決定不等不靠,發動全村力量,從洋芋河懸崖絕壁上修建一條通村公路。

“5年修不完,就修10年。10年修不完,就修15年、20年。”面對村民的質疑,王光國堅定地説。

修路之初,沒有啟動資金,王光國和村兩委成員挨家挨戶籌款,他帶頭將自家攢下的2萬元全部拿出來,全村群眾紛紛捐錢捐物,就連特困戶王在雄也賣年豬捐出800元。

2004年臘月初九,王光國帶著120多位村民動工修路。以後的幾年裏,他們在懸崖峭壁上打炮眼、撬石頭。3年後初春的一天,他們在河谷上壘起的一道20米長的駁岸忽然垮塌,在場的人抱頭痛哭,王光國幾近絕望。

“當時恨不得自己隨石頭滾到河裏去,就不需要再操心了。”王光國回憶説。

但看到群眾無助的眼神,想起自己的誓言,王光國最終還是咬著牙對大夥説:“駁岸垮了,我們的心不能垮;石頭再硬,硬不過人的骨頭,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

經過6年苦幹,王光國帶領村民終於從懸崖上鑿出了一條7.5公里的毛公路,店子坪人祖祖輩輩期盼的“出山夢”,終於圓了。

路修通了,但店子坪村還有60%的貧困戶。如何搬走壓在村民頭上的“貧困大山”,成了擺在“愚公支書”王光國面前的新難題。

經過反覆論證,王光國決定在村裏發展獼猴桃産業。為打消村民的思想顧慮,王光國帶頭把自家8畝田都種上了獼猴桃,還專門買來幾盒獼猴桃,請村民品嘗,給大家算經濟賬。

目前,全村已建成高標準優質獼猴桃示範園450畝,發展銀杏等種植基地850余畝。王光國帶領村民成立愚公果蔬專業合作社,統一收購標準,設計紙盒包裝,並註冊了“原汁”“愚公”商標,以品牌形象闖蕩市場。除了馬鈴薯、生豬,現在,村裏的紅心苕、獼猴桃,也正一車車銷往山外。

為了讓村民吃上“旅遊飯”,王光國也沒少花心思。在他的爭取下,全村80%的房屋進行了改造,保留土家木廂房風格,搞起了土家休閒遊。

為了不讓貧困代際相傳,王光國多方爭取建起了標準化幼兒園,解決了孩子們就地入學難問題。為讓群眾享受到方便快捷的資訊化服務,建起了“網上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和村級電商平臺,村民足不出戶就可“買全國、賣全國”。

在王光國的帶領下,店子坪村2017年底可全面脫貧,到2018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有望達到全省平均水準。

王光國説,自己屬於“群眾有難處不找我,心裏就難受的那類人”。

村民張世榮説起王光國的“救命之恩”,至今心情激動。2002年,張世榮在煤礦打工時患重病,工友們把他送到醫院,但因為沒有家屬,病情危急,醫院拒收。情急之下,同村的工友撥通了王光國的電話。王光國急忙趕到醫院,“字,我來簽,錢,我先墊”,王光國“大包大攬”,這才保住了張世榮的命。

從帶領村民修路,到引導百姓致富。王光國説,自己只是盡了一名村支書應盡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