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10月5日電 題:黃志麗:腳下永遠沾著泥土的法官
新華社記者王成
4日傍晚,中秋佳節的團圓燈火正漸次點亮,黃志麗卻捨棄家人,趕到法院接訪一名聾啞群眾。因為無法用語言交流,黃志麗耐心地把要説的話一字一句寫在紙上,還遞給他一張訴狀,詳細介紹起訴的流程。
“做一個腳下永遠沾著泥土的法官”,是黃志麗一直以來的職業追求。身為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巷口人民法庭庭長,黃志麗紮根基層審判一線15年,用一件件公正的判決、一次次成功的調解,堅守法律底線,彰顯著一名共産黨員的政治本色。
端穩天平 依法秉公辦案
在黃志麗審理的一起糾紛案件中,被告蔡某以原告陳某家的一面墻為公墻,建起了四層樓,陳某原本南北通透的房子,採光、通風大受影響。黃志麗多次現場察看後,幾次敲響蔡某的家門,都吃了閉門羹。在接到排除妨礙、恢復原狀的判決書後,蔡某怒氣沖天:“我就是不拆,看你能把我怎麼樣?”
案子雖然結了,但黃志麗心裏的石頭還沒放下,始終牽掛著執行情況。她又多次跑到蔡某家,找到蔡某妻子反覆溝通,通過釋法析理做通了思想工作。蔡某妻子道出原委:“老蔡早就知道你的判決很公正,但我們好不容易蓋起來的房子,既不捨得拆也不知道要怎麼拆啊。”
黃志麗迅速聯繫建築專家和施工隊,在不影響房屋結構的前提下對房屋進行拆除,蔡某後退一米半的空間給陳某通風采光,也最大限度減少了蔡某損失。
“深入群眾調查研究,查清案件事實真相,妥善修復受損關係,才是群眾需要的公正。”黃志麗説。儘管辦案經驗豐富,但黃志麗在司法實踐中堅持實地調查、多方走訪,總結出了“調查研究貫穿始終,親和調解貫穿始終,釋法析理貫穿始終”的“三個貫穿始終”工作法。
針對基層法院民商事案件受理量大的特點,黃志麗又創新多元調解機制,深入社區鄉村熟悉民風民俗,用群眾的語言聊法律,以法官的親和消弭當事人的隔閡,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黃志麗辦結的5000多個案件中,40%在立案7天內調解結案,所有案件無一發回改判,無一信訪投訴。
心繫群眾 堅持司法為民
在薌城區不少老年人眼中,經常巡迴辦案、走街串巷、噓寒問暖的黃志麗,像自己的孩子一樣親切,黃志麗也成了他們口中的“法官閨女”。記者跟隨黃志麗到多個村莊、社區走訪,很多老人看到黃志麗後,都用閩南語跟她打招呼,還有老人上前與黃志麗拉起家常。
某工地拖欠了近百名工人工資,工人們把工地大樓堵得水泄不通。黃志麗接案後,冒著大雨趕往工地安撫他們。了解到工人們食宿沒著落,黃志麗掏錢給他們買快餐;天氣預報説當晚要降溫,她又跑去關心工人們的保暖情況。
在接下來5天時間裏,黃志麗東奔西走、四處調解,終於趕在春節前協調承包方將工資發到了工人們手上,重感冒的她嗓子已經啞了,只能打著手勢回應工人們的感謝。
黃志麗説:“10多年的基層審判實踐,讓我深切感受到,只有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才能真正贏得群眾認同。”
為了更好地方便群眾,薌城區法院把司法為民的臺子搭進社區、鄉村,創設“黃志麗法官工作室”,開展巡迴辦案、訴前調解、法律諮詢。目前,薌城區已經有5個“黃志麗法官工作室”,年均調解群眾糾紛近千件。黃志麗怕因工作忙碌怠慢了群眾,就把辦公電話公佈在社區公告欄裏,再與自己的手機綁定,確保群眾隨時可以聯繫到她。
如今,黃志麗把大部分的工作精力都放在了法官工作室。“人民法官就應該跟人民群眾站在一起,是金子一定要在群眾工作中發光。”黃志麗把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別人不願做、做不好的瑣事、難事,她總是不計回報衝在前面。
不忘初心 永葆黨員本色
“我就像一顆小小的種子,如果沒有黨組織的教育和培養,沒有人民法院的肥沃土壤,我就不可能成長。”談及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黃志麗説,“這是莫大的光榮,更是沉甸甸的責任。”
黃志麗參加工作後,單位政工科負責人找她談心,第一次詢問她要不要遞交入黨申請書。黃志麗當時覺得,自己距離一名共産黨員還有距離,所以沒有遞交入黨申請書。此後,她腳踏實地進修法律專業,認真學習如何辦案、怎麼跟群眾打交道,努力提升個人素質和本領。2000年4月,黃志麗終於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産黨員。
入黨10多年來,黃志麗嚴格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面對物質誘惑和人情面子,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黨員本色,堅守法官職業操守。一起遺産分割案件,當事人先後三次拿茶葉、購物卡和現金,硬要塞給黃志麗,都被她婉拒;一個被告開發商打電話給黃志麗,承諾如果判決有利於被告,將為她安排海南五日遊,更是被黃志麗嚴詞拒絕。
“這幾年,雖然少數基層法官選擇了離職,但我的內心從來沒有動搖過。”黃志麗説,“一想到法官職業帶來的榮譽感和幸福感,一想到身為一名共産黨員,能夠為祖國、為人民做一點工作,我就覺得付出再多的辛苦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