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歌雙子城,黑河魅力久揚名。黑河,位於小興安嶺北麓,素有“歐亞之門”“中俄之窗”的美譽。十一前夕,記者來到這裡,通過一次次推心置腹的談話,走訪一個個火熱建設的現場,看到一幅幅進步發展的畫卷,深切感受到:祖國北疆的生機與活力。
吳麗霞的家庭旅館
鄂倫春人話生活:上學免費、醫療免費,畢業還包分配 真是挺好!
“高高的興安嶺一片大森林,森林裏住著勇敢的鄂倫春,一呀一匹烈馬一呀一桿槍,獐狍野鹿漫山遍野打也打不盡……” 在我國最北巍巍興安嶺的蒼翠林海之間,活躍著一個古老而神秘的狩獵民族——鄂倫春族。
作為我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鄂倫春族直到上世紀50年代,才走出白樺林,下山定居。從原始社會末期跨越幾種社會形態,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他們生活狀況如何?經濟、文化、社會經歷了怎樣的變革?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黑河市愛輝區鄂倫春族新生鄉。
新生鄉村民吳麗霞告訴記者,最近幾年,鄉里變化非常大,村內的道路都硬化成了水泥地面,陰雨天出去串門辦事再也不用穿著靴子、趟著泥水來回走了。河邊還修建了文化休閒廣場,有新安裝的健身器材。晚上吃完飯,村民們經常會去那兒散步、健身、聊家常。沒事也會去新修的村委會扭扭秧歌、唱唱歌。
面對記者,吳麗霞有點羞澀,雖然話不多但喜悅卻從眉眼間跑了出來。她的家頗具鄂倫春特色,外觀為“撮羅子”形(“撮羅子”為鄂倫春傳統民居),房間裏,洗衣機、電冰箱、音響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
放在東部地區,這樣的生活並不稀奇。但如果了解到以下情況,不得不感嘆變遷之快:原來吳麗霞家還住木頭房,晚上沒有路燈,也不通自來水。
吳麗霞説:“我們住的房子是鄉里前幾年免費給我蓋的。家裏前後都有院子,開春的時候,可以在院子裏種一些綠色蔬菜,想吃什麼直接摘。農閒時,在家後院還能養點小雞,每到過節或家裏來客人時,可以來上一隻,燉鍋雞湯,很方便。
“前幾年,鄉里還拿錢扶持我們家修建家庭旅館,這幾年隨著建設特色村寨,越來越多的人來我們這兒玩,在我家吃住,了解鄂倫春族文化,嘗嘗鄂倫春族美食,都挺高興的,也給我們增加了不少額外收入,加上種地收入,一年也能掙小十萬呢。”吳麗霞自豪地説。
當被問及孩子在哪上學工作時,她高興地告訴記者,孩子在黑河市工作,一個在教育局,一個在郵政局,都是政府給解決的,上學、醫療全都免費,現在生活真是挺好。
據黑龍江省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黑河市堅持把興邊富民行動和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相結合,投入2.33億,實施人口較少民族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62個。優先支援民族教育,2013年,市政府投資80萬元為4個鄂倫春族村建設了標準化幼兒園。遜克縣投入1450萬元新建民族小學,愛輝區投入2582萬元新建和擴建3所民族學校,並實行少數民族考生中考加分優惠政策。同時實行鄂倫春族群眾免費醫療政策,全市民族村新農合參保率達到100%,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96.5%。
如今,黑河人口較少民族人民的生活都像吳麗霞那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住的是磚瓦房,喝的是自來水,走的是水泥路,吃的亦是山珍海味。民族風情旅遊也搞得紅紅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