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立制:完善機制激發廣泛參與

保護生態要謀長久之策。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一系列環保制度政策的公佈實施,到基層落實和廣泛參與,日益完善的生態文明建設體系正為美麗中國“保駕護航”。

36歲的北京市通州區張辛莊村黨支部書記張紅豐,今年初當上了基層“河長”。“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時的諄諄囑託讓張紅豐印象深刻。

“通州大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起始端,水是通州的名片。運河水一度因工業排污、生活污染變臭變黑,經過近年來的整治,水質明顯好轉。”張紅豐説。

據介紹,2017年底前,通州區全區黑臭水體將被確保全面消除;計劃至2020年,通州區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8平方米,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

“除了各級河長日常巡視,村裏現在有志願者隊伍充當‘左右手’,發微信、打電話,發現情況我們必須及時協調解決。”張紅豐説。

點成線、網成面。哪怕在地廣人稀、交通不便的地方,也能看見一個個生態文明建設“主人翁”的身影。

去年以來,在海拔約3900米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利用現代科技和資訊傳輸,兩名藏族牧民用紅外相機拍攝到了雪豹交配及棕熊、金錢豹等大型動物的照片,為紀錄當地生態環境多樣性增添了寶貴素材。

2016年8月,正是通過“青海生態之窗”遠端視頻監測管理系統,習近平總書記與監測點位的基層幹部、管護員進行視頻交流。

青海省環境資訊中心主任李宏奇介紹,一年多來,“青海生態之窗”這一網路遠端視頻監測管理系統的觀測點位數量不斷增加,從去年8月份的8個觀測點位增加到19個,預計到明年將達到40個。

“去年,我們開展了國際自然觀察節、音樂節、漂流和徒步活動,讓參與者領略昂賽大峽谷的美麗風景與文化,讓當地群眾向專業人士學習科學知識,牧民保護故土的意識越來越強。”曾在視頻交流中與總書記“面對面”的扎西東周表示。

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

出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實施“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將嚴守生態紅線納入領導幹部政績考核體系,推進落實河長制、生態管護員等政策……嚴格的制度、有力的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頂層設計,還是基層落實,都彰顯著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和恒心。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生態文明建設的征程上正凝聚起多方合力,闊步邁向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美好未來。(記者孫奕、張大川、龐明廣、黃筱、馬曉成、關桂峰)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