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第十六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建築工兵分隊在地中海東岸綿延120公里的黎以邊境“藍線”地域成功的在這片“死亡地帶”的一處山崖構築了一個扶梯,為後續的維和作業打通了一條生命通道。

數據顯示,10年來,中國赴黎維和部隊累計發現、排除各種地雷及未爆物近萬枚,創下掃雷“零傷亡、零事故”和“數量最多、速度最快”的優異成績。今年以來,我國維和部隊還曾兩次獲得聯合國維和任務區為各國維和軍人設置的最高榮譽——司令嘉獎。

中國維和官兵累計發現、排除地雷近萬枚

據央視新聞報道,在地中海東岸綿延120公里的黎以邊境“藍線”地域,埋藏著數以十萬計的地雷和未爆彈。據報道,“藍線”是聯合國為黎巴嫩和以色列劃定的臨時停火線,每年聯黎部隊都要對黎以邊界的藍桶進行維護保養。而“藍線”的第11任務點,位於山崖底部,四週被雷區環繞。為了打通抵達崖底這個“藍點”的通道,中國第16批赴黎維和建築工兵分隊的官兵們要在7米高的山崖坡壁上構築扶梯。

建築工兵分隊平面建築連連長張銳介紹,這片地域周圍不僅埋藏著許多地雷,而且非常敏感,雖然10多年過去了,但是我們也不能有絲毫放鬆。

通往山崖只有一條不足2米寬、用簡易鐵絲網隔出的崎嶇山道,而山道兩側就是危險的雷區,車輛機械無法通行,官兵們只能通過肩挑背扛的方式,將沙石、水泥等施工材料搬運到作業點。

由於發電機的轟鳴聲可能引爆地雷,官兵們只能在雷場外將需要用電的工序完成後,再轉運到山崖作業點。拼接好的扶梯長約7米,重達600多斤,8名官兵密切配合,小心翼翼通過狹長的崎嶇山道,一步步將將扶梯搬運到山崖作業點。經過官兵一個月的連續奮戰,嚴格按照聯黎工程部門要求施工的扶梯順利架設完畢,為後續的維和作業和附近村民通過雷區打通了一條生命通道。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該部隊已是我國第16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於今年5月18日趕往黎巴嫩任務區,執行為期1年的維和任務。部隊由一個180人的多功能工兵分隊、一個200人的建築工兵分隊和一個30人的醫療分隊組成,分別以陸軍第75集團軍某旅、陸軍第74集團軍某旅和桂林聯勤保障中心所屬醫院為主組建。他們于5月底前分兩批部署到黎巴嫩南部任務區,與正在那裏執行任務的我國第15批赴黎維和部隊進行輪換,主要擔負臨時邊界掃雷標定、工程建築、人道主義救援等任務。

“藍線”地帶,因埋有數十萬枚地雷而被視為“死亡地帶”。2006年至2017年,中國維和官兵累計發現、排除各類地雷近萬枚,創造了掃雷“數量最多、速度最快”和“零傷亡、零事故”的優異成績。

兩次獲聯合國部隊“司令嘉獎”

據悉,我國維和部隊兩次獲得聯合國“司令嘉獎”。今年3月份,我國第15批赴黎巴嫩維和建築工兵分隊官兵曾獲得聯黎部隊的“司令嘉獎”證書。

據介紹,為了建設這個由21個掩體構成、佔地面積1500多平方米的掩體群,中國維和工兵分隊的官兵們在40多攝氏度的高溫環境下奮戰了100多個工作日,解決了大量設計施工難題。掩體內配備水、電等生活設施,可向500余人提供安全庇護。這也是目前聯黎任務區內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備、防護能力最強的地面掩體。

司令嘉獎是聯合國維和任務區為各國維和軍人設置的最高榮譽。“這個掩體很堅固,確實能拯救我們的生命。中國工兵完成了一項偉大的工作!”聯黎部隊司令邁克爾?比爾裏將軍向中國維和官兵代表授予“司令嘉獎”,表彰他們出色完成掩體修築任務。比爾裏對中國第15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建築工兵分隊隊長葉履強説:“我對你們所做的一切工作表示感謝,因為這對在場所有人的安全貢獻巨大。”

今年1月,聯合國戰略評估小組在對聯黎軍事能力研究報告中説:“中國建築工兵分隊在聯黎運用最強大、最專業的工程能力完成了最多的工程保障任務,是聯黎主要的防衛建築和維護力量,將在維護世界和平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今年9月,中國第3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18名官兵也曾被授予司令嘉獎。聯南蘇團部隊總司令弗蘭克?卡曼茲表示,在南蘇丹惡劣的安全形勢下,中國維和步兵營官兵克服多種困難,表現出高度的專業性和責任感,為南蘇丹和平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了解,鋻於中國維和步兵營在任務區的突出表現,聯南蘇團在原有嘉獎比例2%的基礎上,特意增加了4個嘉獎名額,以表彰中國維和步兵營的優秀官兵。

自去年12月部署到任務區以來,中國第3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先後完成33次長途武裝護衛、14次難民營武器清查等任務,受到聯南蘇團、當地政府及友軍的讚譽。

解放軍報稱,中國的維和軍團一直活躍在在國際軍事外交的大舞臺上。巡邏、觀察、聯絡、修公路、排地雷、救傷員、監督選舉……無論走到哪、執行怎樣的任務,他們都是中國軍隊響噹噹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