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産網路傳播活動湖北行9月22日上午在武漢啟動。啟動儀式後,採訪團記者來到湖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參觀了湖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綠松石雕。

綠松石雕是湖北利用綠松石資源優勢創新開發出的特色文化産品,經由古老的玉雕手工技術,從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至今,已經成為獨樹一幟、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文化瑰寶。

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湖北省綠松石雕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袁嘉騏提到,大部分人認為雕刻工作很難,其實雕刻技藝的學習不難,難的是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學習玉雕要求能夠真真正正的坐下來、靜下來,不浮躁、不急功近利,做到這些你就離成功不遠了。

袁嘉騏從事玉雕工作四十餘年,他突破傳統玉器的器物概念和程式化技法,將詩、書、畫、印、文學等元素融入玉雕之中。他表示玉器是國之瑰寶,國之文化。中國玉文化不僅屬於歷史,更應該屬於今天,屬於當前的時代,需要我們去傳承發揚。他提到作為玉文化發展的親歷者和實踐者,深感自己應擔負起弘揚民族文化的責任與擔當。

2011年湖北武昌理工學院在全國高校中率先開設“玉石雕刻特色班”,袁嘉騏成為該專業的學科帶頭人。用高等教育的平臺培養“手藝人”,袁嘉騏認為這這是非遺傳承的一個重要手段,既有利於彌補多年來玉文化的教育缺位,也有利於玉雕技藝的傳承和發展。

湖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的廖青是“玉石雕刻特色班”的第一屆畢業生。學習玉雕專業之後,廖青就喜歡上了這個工作。畢業之後,儘管父母強烈反對,她還是毅然決然的從事了這個行業。她説做自己喜歡的事,內心感到無比的滿足和幸福。看到自己畢業後一年多的堅持和成就,父母也不再反對了。

  湖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展覽的綠松石雕

  湖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展覽的綠松石雕

  湖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展覽的綠松石雕

  湖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展覽的綠松石雕

  湖北省綠松石雕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袁嘉騏介紹玉雕

廖青正在進行玉石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