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9月22日電 張開雙手,緊握藥匾,依靠臂力來迴旋轉。細粉旋即在匾中舞動起來,忽而散開,忽而聚攏。約莫半小時,藥粉變成了一顆顆細小均勻的藥丸,每丸直徑1.5毫米,僅重3.125毫克,達到微粒藥丸之極致,超越了機器的極限。

  張雄毅展示“泛丸”絕技。新華網記者 高瓔瓔 攝

這是記者20日在上海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看到的張雄毅師傅泛丸的精彩“表演”,中成藥六神丸製作的技藝綿延百年,至今完全依靠古法手工泛制。這份手藝,上海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丸劑車間六神丸班組組長張雄毅一幹就是35年,成為中藥行業微丸製作的佼佼者。

國家保密産品六神丸

中成藥六神丸清涼解毒,消炎止痛,常用於咽喉痛、熱癤腫等的醫治,效果顯著,是國家保密産品,被選入國家婦兒專科用藥目錄。

六神丸自清代同治初年問世以來就享有盛名,自誕生開始,六神丸就以“虔修”命名。“虔”代表著誠心、誠信,“修”意味著製造、炮製,“虔修”代表著上海雷允上藥業“全心全意做好藥”的精神。

六神丸的製作遵循傳統,一百多年來其藥材用料及生産方式始終不變。除了用料上乘之外,生産工藝也十分講究,其獨特的微丸製作技藝、對原藥材的處理也是上海雷允上藥業的獨到之處,屬國家保密的工藝,2010年被認定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

據六神丸第五代傳承人,張雄毅的師傅勞三申請介紹,六神丸從選材到泛丸到最後成型均以人工來完成。由於處方的精妙和選料的優良,再加上製作的技巧,使得六神丸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製備工藝,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上海雷允上藥業歷代傳人一脈相承,很好地保護了它原真的傳統工藝。

精益求精苦修技藝

張雄毅82年從技校畢業,進入雷允上六神丸班組。他説,開始的時候看到師傅用傳統的工具,通過雙手輕巧翻轉,就能將中藥細粉慢慢變成一粒粒可愛的小藥丸,感覺並不是很難,但工具到手上,仿佛端著一塊沉重的石頭,根本轉不了。

   張雄毅接受媒體採訪。新華網記者 高瓔瓔 攝

“師傅給我半年時間,練不好翻轉技術,就得離開。既然來了,哪能説離開就離開。這時,我不服輸的倔勁上來了,為了儘快趕上師兄的水準,我除了在班上狠下功夫,獨自模倣體會手感外,回到家裏看到鍋、蓋、碗、碟就會隨手放入米粒進行操練。好多次,鍋中的米都顛碎了,結果家人跟著我足足吃了三個月碎米飯。” 張雄毅説。

半年時間到了,張雄毅第一次考核通過了,終於可以像師兄一樣端藥匾了。全套動作做一遍:大翻、小翻、前搭、後搭、大轉、小轉……一整天藥匾搖下來,張雄毅的手上被藥匾的邊緣磨出了繭子,虎口的皮破損出血,手臂也練得酸麻發脹。但師傅卻不以為意,反而告訴他説,一個好的藥工泛丸,手上不會起繭子,虎口不會破,手臂也不應該會痛,因為用出的每一份勁都應是恰到好處的。

“經過三年的學習,我學會了各個工序的操作,但要説技術達到爐火純青,從第一道工序開始到最後成品,能一氣呵成、融會貫通,又經過兩年的學習,才真正成為了微丸的傳承人。” 在三十多年的工作中,張雄毅從對中藥微丸感興趣、到喜歡,直到現在捨不得。他直言:“其間也有單位高價請我,但我已把中藥微丸當成自己孩子,有著難以割捨的感情,所以選擇留了下來。”

專研求索提高標準

通過藥工以特定的動作、工序搖晃藥匾,讓藥粉在空氣中碰撞、舞動,均勻地裹進幾味藥材,一粒粒直徑僅1.5毫米的藥丸就誕生了,這就是“微丸工藝”。在這純手工的泛制技術背後,是機器根本無法替代的中醫智慧與匠人手藝。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