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光漆器是一種工藝性質的高級大漆器具,山西平遙地方傳統手工技藝之一,以手掌推出光澤而得名。山西著名工藝品平遙推光漆器外觀古樸雅致、閃光發亮,繪飾金碧輝煌,手感細膩滑潤,環保無毒抗蟲蛀,耐熱防潮,經久耐用,誠為漆器中之精品。2006年5月20日,該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19日,“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第十二屆全國網路媒體山西行”70余名記者齊聚中國推光漆器博物館,感受山西平遙推光漆器製作技藝。

平遙推光漆器的生産,分木胎、灰胎、漆工、畫工和鑲嵌等五道工序。木胎車間使用松木做出各种家具的木胎後,灰胎車間就用白麻纏裹木胎,抹上一層用豬血調成的磚灰泥,這叫做"披麻挂灰"。底漆多以墨黑、霞紅、杏黃、綠紫為主,上面繪以具有民族風格的圖案,如古典小説、戲劇中的故事人物、古代神話、傳説中的故事人物等等,或描金彩繪,或刀刻雕墊,或堆鼓鑲嵌,線條流暢,色調和諧,富麗堂皇。

漆工車間的工序是非常細緻和複雜的。每一件漆藝品"髹漆"是最關鍵的工序,在灰胎上每刷一道漆,都要先用水砂紙蘸水擦拭,擦拭畢,再用手反覆推擦,直到手感光滑,再進行刷漆,每件産品一般上五道到八道漆,每上完一道漆幹後需打磨--再上漆--再打磨,最後出光。出好光是每件産品品質優劣的關鍵。推光漆工藝,從底漆到面漆,每髹飾一道大漆都有不同的工藝要求。平遙推光漆最後一道面漆工序是用手掌推磨拋光的,通常的做法是先用細砂紙把漆面打磨光滑,接下來要用優質椴木燒制的木炭塊細細蘸水打磨增加漆面的黑度,再用頭髮蘸油打磨,最後用手掌蘸上特製的細磚灰(用水將磚灰反覆過濾)和麻油推光。漆面要達到光亮如鏡的效果,推磨次數愈多出的光愈亮,以後會越擦越亮,適於長期擺放。(推的平整與否決於磨的技法)畫工和鑲嵌車間,對技術的要求更高,畫工必須學習繪畫四年以上,掌握了繪畫的基本技巧,才允許在漆面上勾紅點翠,獨立操作。刻繪工人的刀鋒,要求像筆鋒一樣,粗細相間,深淺適度,起落自如。鑲嵌原件的製作臺上,團團煙光紫氣,叮叮有聲,工人們把河蚌殼、螺鈿、象牙以及彩色石頭加工成各種原件,由鑲嵌工人根據圖案的要求,巧妙地鑲妥粘牢。清朝以前,推光漆器為素底描金,清初開始以金漆器為主,中期創出了增厚漆層、推出光澤新工藝,自此,平遙推光漆器形成以磨推漆面與描金彩畫相結合的獨特工藝風格。

平遙推光漆器

平遙推光漆器

平遙推光漆器流傳至今,已有數千年曆史。仍健在的平遙推光漆藝人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薛生金和他的傳人耿保國、賈興林等。由於受現代化學漆和腰果漆的衝擊,以天然漆為原料的推光漆藝日益萎縮,導致藝人改行和流失,漆藝産品品質有所下降,處於瀕危狀態。現平遙縣已建立薛生金工作室和漆藝苑,將整理該項技藝的資料和建檔,建立平遙漆器藝術館,舉辦漆藝培訓班,以確保這一珍貴技藝的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