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灘鎮在生薑産業發展中,已走在了市場前列,生薑的平均價格已穩定在9元左右,是市場均價的2倍。”9月13日,四川省瀘縣牛灘鎮新林村黨總支書記周興海自豪地説,“明天銷往成都的23件,每件10斤裝,價值150元。”

種得種不得黨員幹部先曉得

姜農要致富,全仗支部領路。在牛灘生薑産業發展過程中,牛灘鎮黨組織發動黨員幹部骨幹帶頭種植。在牛灘生薑的發源地——新林村,種植生薑1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共有7戶,黨員就佔了3戶,為牛灘生薑的發展帶了一個好頭。

“關鍵時刻,黨員的先進性就發揮出來了。”周興海説起兩年多前該村生薑引進種植新方式,試點栽種那段時間時連連感慨。

“今年引進的新型種姜方式可不可靠哦,如果這種種姜方式讓我減産了咋個辦喃?”面對市、縣農技專家推薦,從市外引進的機械化密植方式栽種生薑,新林村的老薑農們不禁心裏打鼓,畢竟,他們幾輩人種植了上百年的姜,從來沒有聽説過機械化密植這種種植方式。

“你們自己在市場上購買的姜種,由於來源、品質參差不齊,種出來的生薑品質也有很大差異;同時,反覆多次種植生薑,會讓姜種累積病毒,影響生薑産量。”面對眾多姜農早已習慣祖輩沿襲下來的種姜習慣,鎮黨委著力發揮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及時對接市、縣農技專家,派進鎮農林站技術人員,一對一地向村民宣講生薑種植技術和脫毒姜種的優點。

在新型生薑種植方式推廣動員會上,沒有一名姜農願意嘗試新型種植方式。在這樣一種尷尬氣氛下,黨員劉小剛站了出來,“我想試一下!就算種拐了,大不了就是一年沒賺頭。”劉小剛的實踐栽種,對比出了機械化密植同傳統壟溝種植方式的優劣,嘗到了機械化密植管理更簡單、産量更高等的甜頭。他總結出來的種植心得,作為格田整理後推廣普及機械化密植的法寶。

“生薑,銷售速度和銷售量大幅度提升,同樣面積的生薑産值是前些年的2倍。”新林7社62歲的老黨員邱鼎才帶頭髮展生薑産業,讓黨員在群眾家門口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生薑賣得好和快全靠支部帶

“既然是好東西,那為啥子不把它做強做大呢?”牛灘鎮黨委書記施小莉在新林村生薑專合社黨支部會議上説道,“共産黨員就要有黨員的先進性和示範性,思想和行動都要比普通群眾要快一步。生薑發展,由黨支部書記提頭,同鎮政府做好銜接,做好産業規劃,要包裝、打造精品。”

牛灘生薑,擁有淵源流長的歷史,形態如手指,口味香、脆、嫩等其他生薑沒有的特色。但100多年以來,牛灘生薑一直不溫不火。為此,成立了鎮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生薑産業發展領導小組,專門負責産業規劃、品牌塑造和具體工作開展。

新林村黨支部組織生薑專合社的黨員群眾去到龍馬潭區特興鎮、宜賓市江安縣、樂山市西壩鎮和冠英鎮等生薑種植基地參觀交流,學習先進生産技術和經驗。回來後,生薑專合社的黨員幹部帶頭,創新生薑經營模式,深化“支部+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

“要想富,跟支部。”鐘國芬笑瞇了地説,“我家2畝地,以前種姜每年最多只能收入幾千塊錢,現在一年輕鬆就可以賺到上萬元,我還在專合社幫忙洗姜,60塊錢一天,收入就更可觀了。”

新林村依託鎮上開展的黨員“三帶工程”,村黨支部成員帶頭種植生薑的,帶頭嘗試脫毒姜種,實施生薑種植新技術。用實際效果解開村民心裏的疑慮,大家認識到引進生薑種植新技術和脫毒姜種是一項惠民工程,不再在村上“唱反調”,同意用新技術嘗試種植。

有人領導就有了主心骨,在黨組織的帶領下,牛灘生薑參加各種展銷會、博覽會,經四川現代農業促進中心和四川省認證認可協會評議,獲得省級“消費者歡迎産品獎”;通過檢測和申報,獲得“有機轉換産品證書”,打響牛灘生薑的品牌。與此同時,開啟電商銷售模式,拓寬銷路。

“在縣、鎮黨組織的引領下,規劃生薑産業發展區輻射牛灘全鎮及周邊7個鄉鎮、1個街道,面積共46.25萬公頃,打造生薑産業圈,帶動生薑産業健康壯大發展。”施小莉對牛灘生薑的發展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