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片衚同我很熟悉,今天來就是想看看老街坊。”5年間,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北京工作,多次深入衚同、社區、學校、養老院、建設工地,察民情、問民意,提出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新時期之問。

5年間,總書記時時牽掛著北京,謀定戰略,指明方向,從調整城市戰略定位、京津冀協同發展、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設城市副中心、調整經濟結構、治理“大城市病”、做好城市總體規劃、辦好冬奧會等方面,對北京的建設和發展提出明確要求。

殷殷囑託重若千鈞,濃濃關懷情深似海。“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5年來,北京牢記總書記重托,疏解整治促提升,攻堅克難,首都這張中國的“金名片”正煥發更加奪目的光彩。

保護好歷史文化風貌,衚同靜下來

北京東城區南鑼鼓巷,有一條雨兒衚同通往什剎海,齊白石曾在這裡住過。這裡京味濃、大雜院多。

2014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沿著彎曲狹窄的通道,先後走進雨兒衚同29號、30號大雜院,到莊寶等4戶居民家裏察看,噓寒問暖。

回憶起與總書記的對話,60歲的老住戶莊寶連聲説“沒想到”:沒想到總書記能來自己家,沒想到總書記問得這麼細緻,沒想到總書記關心的都是鄰里間聊的話題,沒想到總書記這麼平易近人。

正是在這次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對歷史風貌保護和老城保護作出明確指示。3年多來,北京市認真落實總書記指示精神,東城區按照“騰退、治理、保護、建設、管理、運營”的總體思路,全面開展南鑼鼓巷地區修繕整治各項工作。

違建拆了,路面寬了,衚同安靜了……再回到住了大半輩子的雨兒衚同30號院,莊寶快有些不認識這裡了。

今年初,470戶南鑼鼓巷地區居民搬離以前又小又破的平房,由政府補貼,住進了敞亮的樓房。

“以前一家三口兩代人擠在一間房裏,緊緊巴巴,現在換成了92平方米的大兩居,舒坦了。”莊寶由衷地説,“最想告訴總書記的,就是我們衚同居民的安居夢實現啦!”

南鑼鼓巷地區16條衚同,形似“蜈蚣”,衚同肌理規整、四合院建築完好。近年來,由於商業興起,人流劇增,傳統風貌遭到蠶食破壞。

為傳承保護好這片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南鑼鼓巷“大刀闊斧”自我整治。申請取消3A景區資質,出臺保護管控導則,低端業態陸續退出,取而代之的是文化創意和老北京特色的店舖。文化味兒回歸,古老街區煥發新活力。

雨兒衚同14號就是整治工作的一部分,本著自願騰退的原則,12戶原住居民中有7戶選擇了遷出,5戶居民還居住在此院。

推開刻有“履祿綏厚 德義淵閎”門聯的朱紅大門,14號院裏寬敞整潔,石榴怒放、絲瓜翠綠。“原先可不是這樣,家家蓋小廚房,擠得院子就剩條羊腸小道。”留下的老住戶冀紅説。

現在,雨兒衚同以及附近的福祥、蓑衣、帽兒等6條衚同,都推行了平房物業化管理。過境車輛有人管控,路邊花草有人拾掇,街巷衛生有人打掃,連屋檐下昔日淩亂的各種線纜都收拾整齊,嵌進統一的金屬槽裏。隨著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的深入,東西城區一些原先隱患多、環境亂的老城衚同風貌一新。

不僅僅是衚同靜下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北京以更開闊的視野挖掘歷史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保護理念發生了深刻變化:實施十大舉措,加強老城整體保護,同時加強城外三山五園地區保護、三條文化帶的保護;既全力加強歷史遺産的保護,也加強近現代建築和工業遺産的保護;既重點保護城市中軸線、歷史文化街區,還把範圍擴展到了自然山水,包括恢復城市歷史河湖水系、恢復山水田園的自然歷史風貌等。

“北京歷史文化遺産,是北京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根基,北京牢記總書記的囑託,要精心保護好這張金名片。”北京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

建設好城市副中心,生態美起來

建設好城市副中心,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內容。走進通州區潞城鎮,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北京市委市政府新的行政辦公區正加緊建設。

今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工地考察。“整個施工現場都沸騰了,總書記與工人一一握手,我們向總書記報告工程建設的進度、亮點,總書記邊聽邊問。”辦公區工程建設辦主任鄭志勇回憶當時的情形,仍然激動。

“總書記要求副中心規劃、建設、管理都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準,落實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要求。”鄭志勇説,“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都一一落實在實際工作中。”

整個城市副中心的規劃建設面積為155平方公里,佔整個通州區906平方公里的1/6,行政辦公區建設面積為6平方公里,建設中的是一期工程。

“安全零事故、品質零缺陷、環保零超標、工期零延誤、廉政零風險”,近6000名工人施工,4天一層,目前辦公樓外立面安裝完畢,即將啟動內部裝修。“建設和裝修嚴格按照黨政機關辦公用房標準執行。”鄭志勇説。

源頭解決“城市病”問題。地下,電力、通信、燃氣、供熱、給排水等各種工程管線統一進管廊,井蓋多、管道多、拉鎖多不復存在;室內,用地熱製冷供熱,更節能;室外,雨污分流,雨水自儲……

視察期間,總書記特別關心工人的安全問題,騰退居民的回遷問題。潞城鎮鎮長吳孔安告訴記者,居民全力支援副中心建設,通州用最好的地兒安置回遷居民。

2月24日,習近平來到大運河森林公園,聽取通州區歷史文化、水系治理、生態環境保護等情況介紹,察看大運河沿岸生態環境治理成果。

精心編制規劃,是副中心建設的重中之重。在總書記心中,“城市規劃建設做得好不好,最終要用人民群眾滿意度來衡量。”

未來的副中心,北運河穿城而過,潮白河繞城而行;市內有城市綠心,東西部有開闊的城市綠帶拱衛,周邊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城市公園、河湖公園等13個公園環繞,水城共融、藍綠相間。

“通州與河北廊坊北三縣地區,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管控,將是協同發展的一個具體舉措。”北京規土委總體規劃處的同志告訴記者。

5年間,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巨大變化。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以北京為核,以通州和雄安為兩翼,帶動京津冀發展,以首都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體系,聯繫越來越緊密。

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奮力跑起來

“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把握時代脈搏”,“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科技創新,是習近平總書記格外牽掛的事。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到中關村:7月17日,總書記到中國科學院考察工作,細細過問基礎研究,作出重要指示;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各同志來到中關村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中關村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5年來,中關村牢記總書記囑託,肩負起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重任,瞄準世界科技創新前沿,重大技術不斷突破,重要成果持續涌現,在部分領域已實現從“跟跑者”到“領跑者”的轉變。

近日,我國新一代移動晶片——麒麟970處理器發佈,這是全球首顆內置神經元網路單元(NPU)的人工智慧處理器,其關鍵技術,來自中關村示範區的北京中科寒武紀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中關村已在人工智慧、原創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領域涌現“百度大腦”、液態金屬、抗癌新藥等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創制國際標準229項。

創新體制機制,培育更多原創成果。中科院北京奈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中國科技大學“1+2”協同創新平臺……在中關村,這樣一批新的科研機構,它們“不完全像大學、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業、不完全像事業單位”,這些新型的科研機構,能量巨大,科技與經濟之間的“鴻溝”,被他們“填平”。

總書記關心科技,也關心教育。2014年9月9日,他來到北京師範大學,與師生親切座談,2016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八一學校,看望慰問師生。

“總書記説‘到這兒就沒有首長了,都是學生’。”八一學校老校長徐順意老人説,習近平總書記與師生代表座談時的一席話,讓大家銘記終身。“這麼多年過去了,總書記對當年的老師還記得這麼清楚,我非常感動。”

關心孩子,關懷老人。北京四季青敬老院的櫥窗裏,一張照片定格珍貴瞬間:2013年12月28日上午, 習近平總書記到訪這裡看望老年人。74歲的劉進文老人回憶拿到合影的剎那,“我真是太高興了,要是歲數小,我得跳起來。”老人的眼裏閃著淚光。總書記為敬老院贈送了一架鋼琴,還給每位老人送了一床毛毯。那毛毯,老人們都捨不得用,許多老人拿出針線包,把總書記贈送的毛毯縫進被套,當成自己的傳家寶。

“擼起袖子加油幹!”北京市委市政府不負重托,砥礪前行。從協同發展,到創新驅動;從疏解功能,到整治提升;從經濟結構調整,到交通擁堵治理;從治河還清,到減霾增藍……朝著和諧宜居之都,北京正一步步發生著真切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