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報業網訊江蘇省蘇州市創新打造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一年多裏接入近50家金融機構、1.3萬多家企業,解決了6000多家企業超過2000億元的融資需求,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釋放出強大能量。在9月1日舉行的全省金融工作會議上,江蘇省委書記李強要求放大蘇州經驗,加快搭建省級綜合金融服務“母平臺”和市級“子平臺”,在更大範圍內實現需求匹配對接,讓中小企業多走“網路”、少跑“馬路”。
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周乃翔説,蘇州正處於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亟需進一步創新金融工具和金融産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增加金融有效供給,引導更多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流向創新産業,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贏得新的發展優勢。
平臺上找資金,猶如淘寶交易一樣便捷
登陸蘇州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網站,最顯眼的是“我要貸款”選項,可自由選擇貸款金額、期限以及擔保方式,確認之後點擊“搜索貸款”,立刻會跳出符合條件的銀行貸款産品。到這個平臺上找資金,猶如淘寶交易一樣便捷。
“平臺註冊企業中,中小微企業佔絕大部分。”平臺主管方蘇州市金融辦金融環境處處長胡穎珺介紹,平臺面向全市符合創新驅動發展方向的所有企業開放。
平臺實時發佈融資對接的統計數據。截至目前,平臺註冊企業13179家;平臺機構49家,金融産品147個;發佈22408項需求,金額2372.04億元;解決17874項需求、2003.88億元融資。
江蘇元泰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自動化裝備研發、設計、生産及銷售的科技企業,去年成功掛牌“新三板”後,希望進一步做大,對資金有迫切需求,於是在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上提交了貸款申請。“沒想到,銀行主動找到府,很快授信。”元泰智慧副總經理袁廣友感慨道。
在這個平臺上找客戶,也成為蘇州金融機構的一個經營模式。目前,進駐平臺的金融機構中,有28家商業銀行、7家保險公司、11家擔保公司,還有金融租賃公司、金融資産交易中心和外資銀行各1家。“我們每天仔細梳理平臺上的企業需求,通過‘線上+線下’服務模式,為企業定制個性化融資解決方案。”蘇州銀行公司銀行總部小企業部中心副經理姚飛介紹,蘇州銀行已為1424戶線上企業授信176.93億元,其中,為825戶企業累計發放貸款60.69億元,對接企業數量在平臺所有金融機構中居首位。
打造閉環服務體系,無需抵押物也能貸款
最近,植根蘇州多年的珠寶企業江蘇一品禦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一連串動作:打造珠寶産業園、搭建電商交易平臺、建設工業旅遊示範區。公司董事長袁明坦言,融資渠道的拓寬增強了企業做大的信心,此前貸款時提供不了抵押物,只能找熟人擔保,操作相當不便,現在通過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不僅聯繫方便,還不需要抵押物。去年獲得華夏銀行400萬元貸款,為公司成功掛牌“新三板”提供了很大支援。
統計顯示,目前在蘇州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上獲得貸款的企業,有一半沒有抵押物。從以前的“貸款難”,到現在的“不抵押也能貸”,巨大變化的背後,是平臺縝密獨特的運作機制。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主要難在資訊不對稱。”有關人士介紹,銀行面對海量需求,往往抓大放小;不少企業發展雖好,但往往因為難以提供抵押而吃“閉門羹”。要搬掉資訊不對稱這個最大阻礙,以前通常是舉辦線下活動、辦幾場銀企對接會,雖説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輻射面有限。
如何搭建一個高效便捷的對接平臺?蘇州市金融辦盯上了資訊化手段,決定利用網際網路打造線上平臺,讓銀企雙方不見面就能完成“買賣”。怎麼讓雙方彼此信任?蘇州又著手建立一套地方企業徵信系統,通過獲得企業授權收集其銷售、納稅等數據,形成一張“體檢表”,經營健康與否一目了然。這兩大平臺建成後,資訊交流暢通了,蘇州又要求金融機構建立企業自主創新金融支援中心,由專門的“店小二”駐紮在平臺上與企業對接。
2015年9月,蘇州市委、市政府出臺了《蘇州市金融支援企業自主創新行動計劃》,提出建設蘇州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地方企業徵信平臺、企業自主創新金融支援中心三大平臺,破解企業融資發展難題。“三大平臺形成服務企業的‘大閉合’,互相作用、缺一不可。”蘇州金融辦副主任宋繼峰説,這樣的平臺在全國沒有先例,受到企業的熱烈歡迎。
開發多項金融工具,撬動銀行肯貸、多貸
如今,蘇州綜合金融服務平臺顯示出強大聚合效應。未來,這個平臺還將引入上市公司和大企業,為中小企業股權融資提供服務,成為一個多元化金融服務平臺。
“蘇州要借助這個平臺,讓金融機構自覺地把金融資源投放到實體經濟,支援企業融資發展。”蘇州市代市長李亞平認為,激活金融市場,營造金融環境,行政干預並非根本之策,必須通過機制創新,讓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成為一種自覺的市場行為,才能獲得持續支撐。
藍海彤翔集團是一家網際網路企業,開發出了創意雲平臺服務文化創意産業。公司董事長魯永泉介紹,運用平臺提供的“信保貸”金融工具,企業現金流得到保證。
“信保貸”是指蘇州市配套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而設立的信用保證基金,首期規模10億元,與銀行、擔保公司(保險公司)以一定比例共擔風險。貸款企業若出現風險,基金會先行代償,大大減輕銀行後顧之憂。這個“杠桿”撬動下,銀行投入大量資金給企業,輻射範圍更廣。蘇州推出了20項類似“信保貸”的綜合金融工具,讓銀行肯貸、多貸,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
有了政府的支援,金融機構也更願意為中小微企業“雪中送炭”。目前,蘇州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上有1300多家企業獲得了87.5億元的“首貸”;800多家企業獲得信用貸款,合計347億元。大量以前得不到銀行惠顧的群體,得以享受到“金融活水”的澆灌。農業銀行蘇州分行企業自主創新金融支援中心主任朱旭東直言,受到平臺的影響,銀行轉變服務理念,對一些高成長性中小微企業關注度越來越高。
在蘇州,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主動融入實體經濟發展,甚至將總部資源向蘇州傾斜。建設銀行總行投貸聯金融中心在蘇州成立,率先開展投貸聯業務試點;人保財險總部對“信保貸”業務額外批准了50億元貸款授信額度,並將審批許可權從省公司直接下放到蘇州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