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賺錢一定要出遠門,現在賺錢就在家門口,不用再往外走了。”四川道孚縣麻孜鄉小各卡村的貧困戶村批感慨道。家門口就能掙錢,村批為何這麼自信?原來,麻孜鄉的六個貧困村成立了互助脫貧農民專業合作社,並引進了內江市的一家養殖公司專業發展養殖,為村裏舖設了一條産業脫貧奔康道路。

  麻孜鄉養殖場所處自然環境條件很好。

成立合作社入股集體村村抱團實現共贏

“以前出去打工,重活幹不了,輕活又掙不了錢,出門在外吃住啥都要錢,很艱難。”談起這些經歷,貧困戶村批陷入了沉思。停頓片刻後,村批臉上又重新露出了笑容,他説,幸虧今年幾個村聯合成立了合作社,他不僅入了股,還可以打一點零工,這樣有活幹有錢賺,年底還有分紅,“日子慢慢就能好起來了。”

農民得到實惠,這與麻孜鄉合作社引進的養殖産業不無關係。

據了解,按照政府主導、群眾參與、連片開發、抱團取暖的原則,麻孜鄉成立了互助脫貧農民專業合作社,整合全鄉6個貧困村共計90萬元的産業週轉金,及每村2萬元共計12萬元的精準扶貧黨員示範工程資金,加上成都郫都區援助的90萬元,麻孜鄉一共入股了192萬元到合作社發展養殖。

此外,麻孜鄉還在非合作社成員的溝爾普村,以630元一畝,流轉了土地33畝,實現貧困村與非貧困村的合作共贏。

  現代化養殖場。

引進外地企業 “零”集體經濟變現代化養殖場

麻孜鄉全鄉有6個貧困村,佔了全鄉行政村總數的近一半。6個村共有207戶1154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81戶,佔全鄉總戶數的22.35%;建檔立卡貧困人數981人,佔全鄉總人口的23.20%。

據了解,在此之前麻孜鄉村民經濟收入基本依靠傳統種植業為主,零星養殖業為輔,兼營少量運輸業及手工業,經濟來源單一,無任何集體經濟,6個村在全國貧困線標準以下而被列入貧困村。麻孜鄉黨委書記白馬益西介紹,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去年底,鄉上招商引資引進了內江市的一家養殖公司。

走進養殖場,可以看到整齊的圈舍,裏面有監控設備、良好的採光和地暖,糧食配比也科學化,簡直就是一個現代化的養殖場。“目前,養殖場已完成建設,引進了9個品種豬,以後可以通過監控近距離了解豬的生長情況和餐食情況。”養殖公司的法人代表張健康介紹道。

張健康説,豬的適應溫度為18至25度,道孚自然環境條件非常好,豬吃的都是本地出産的青稞、馬鈴薯,“現在豬的長勢良好,完全超出了預期。”與此同時,養殖場還聯繫了成都的銷售平臺,並簽訂了訂單協議,徹底解決了銷路問題。

  飼養員在給豬喂食。

農民入股分紅未來要建中大型扶貧産業基地

按照入股分紅協議,麻孜鄉互助脫貧農民專業合作社今年將獲得保底22萬元的分紅,另外還有養殖場利潤的10%作為分紅。合作社計劃,在今年底出欄生豬3000頭,預計獲得經濟效益為180萬元,合作社分紅將在18萬元左右,保守估計,麻孜鄉互助脫貧農民專業合作社今年的收入在40萬元左右。

據了解,麻孜鄉互助脫貧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後,以合作協議為保障,不斷開拓産品市場,延伸産業鏈條,拓展農業功能,做大做強種養基地,增強了“造血”功能及自我發展能力。下一步,麻孜鄉還將著力打造一個現代化的中大型扶貧産業基地,該基地建成後,將擁有140畝蔬菜大棚,年産生豬將達1000頭,肉牛1500頭,農民可實現持續增收。

“我們按照‘貧困戶+貧困村+基地+公司+市場’的新型農業經營模式,將整合6個貧困村發展集體經濟的週轉金,連片開發、打捆實施、抱團取暖。”白馬益西介紹,麻孜鄉將聯手內地具有實力的專業合作社,撬動社會資金注入,在貧困村現有的基礎上,高起點、高標準、高水準地創建基礎設施先進、科技含量高、運作機制靈活、帶動輻射效應明顯的産業,“大家抱團努力,我們期待未來的道路會越來越好。”白馬益西滿懷信心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