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舉措

公益管護+生態項目傾斜,增貧困戶勞務收入

成為生態護林員一年半,臥龍特區臥龍鎮轉經樓村洞口組的張樹均最大的變化是,家裏添置了冰箱、彩電。

張樹均家有三口人,兒子身有殘疾,他和老伴均已年近六旬。由於臥龍特區內嚴禁採伐山林、墾荒種田,他家的兩畝水澆地連糊口都成問題,只能靠打臨工維持生計。

去年4月,經過層層選拔,張樹均成為臥龍乃至四川省首批生態護林員。按照規定,他每個月巡山20天,每年工作8個月,收入1萬元。有了這筆收入,預計年底,張樹均的“窮帽子”將徹底摘掉。

“實踐證明,一個生態護林員崗位足以帶動2.3個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在生態工程中優先考慮選聘貧困戶,也能帶動一批人奔康。”四川省林業廳造林處相關負責人介紹,45個深度貧困縣是林業資源富集區,也是生態脆弱區。

因此,除了培育涉林産業之外,另一條帶動貧困戶摘帽的路子是持續增加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和生態建設力度,增加農牧民的勞務收入。

《意見》設置的目標是,在2016年的基礎上,今年新增深度貧困縣生態護林員指標8000個,新增生態公益崗位15000個,利用國有林場、國有林區改革契機,每年為貧困群眾創造就業機會500個以上。

深度貧困縣生態脆弱的現狀,如要扭轉,管護之外仍要治理。《意見》提出生態建設項目和資金傾斜方案——今後四年,每年安排深度貧困縣公益林建設任務不低於四川省總任務的60%。結合深度貧困縣與乾旱河谷地區重合的現實,每年安排治理資金不低於四川省總量的50%。同時,國家新增生態建設資金總量的七成以上,也將投向深度貧困縣。

在各生態項目實施過程中,用工、物資採購,則儘量在項目地解決,四川省林業廳相關負責人説,所有措施都劍指“山增綠、管得好、能致富”這個中心目標。

3新手段

生態扶貧納入目標考核,建立獎懲機制

去年,四川林業産業總産值達到3060.2億元,比上年增加395.9億元,增長14.86%。各貧困縣農戶每人平均林業收入突破1300元大關。而綜合上半年數據,四川省林業産業今年有望突破3400億元大關,貧困縣每人平均林業收入將接近1500元。

但如要確保目標和前述各項措施落地,政策仍需加碼。

政策層面,四川省將制定出臺《造林綠化專業合作社指導意見》。四川省林業廳副廳長包建華介紹,造林專業合作社是為深度貧困縣的貧困戶設立造林勞務輸出組織,“林業部門將會對這些合作社進行技能培訓,今後的生態建設項目建設任務,優先考慮他們承接。”

同時,四川省正謀劃把符合條件的深度貧困縣納入省級濕地生態補償試點擴面範圍和森林草原濕地生態屏障重點縣建設範圍,優先將集體天然林補化進入公益林。

而在技術支援領域,今年起四川省將啟動專項科技攻關和送技術下鄉行動。前者是篩選適宜深度貧困縣的科研成果與技術標準。後者則是,分區域編輯藏漢、彝漢雙語技術手冊、技術年曆,免費發放給貧困群眾。同時,組織專家服務團深入45個縣開展全覆蓋技術指導,省市縣三級聯動培訓基層林農10萬人次。

在考核領域,四川將建立生態助推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考核機制,逐年明確深度貧困縣林業脫貧攻堅項目、資金和政策,並建立獎懲機制。

“總之,我們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確保深度貧困縣的奔康路上不落下一戶一人。”包建華説,目前相關項目、資金和人員正在籌備當中,最遲在國慶節,即可向各地分解下達、派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