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模式開創新局面
鳳山縣是深度貧困地區之一,該縣要修建3條二級路,破解交通瓶頸。好事多磨,徵地拆遷遇到難題。地方與項目建設方共同組建臨時黨支部,黨員主動走村串戶做群眾工作,問題迎刃而解。目前,鳳山至天峨(鳳山段)、鳳山至淩雲(鳳山段)兩條路已提前通車。
“脫貧戰場在哪,黨旗就插在哪;脫貧前線在哪,黨員就衝向哪。”一面面飄揚的黨旗成為攻堅一線火紅的風景。
都安瑤族自治縣創新“黨建+産業發展+貸牛還牛”的精準扶貧舉措,採取黨委引領、支部帶領、黨員帶頭,以政府墊資(企業供牛)、貧困戶飼養(或寄養代養)、企業統一回收,供資(牛)方扣除種牛本金後營利歸農戶所有的形式助力脫貧攻堅。去年以來,該縣3000多戶符合養殖條件的貧困戶獲得了“貸牛還牛”項目,實現“貸牛還牛、還牛再貸、滾動發展”的目標。
“黨建+項目”創造了移民安置的“河池速度”。河池市在易地搬遷等各重大項目建設中設立臨時黨支部,通過黨建力推項目落地。目前,全市計劃建設的68個移民安置點全部開工建設,已竣工住房主體1.3583萬套,易地扶貧搬遷入住3.454萬人,搬遷入住人數全區最多。
百色市鼓勵黨員領辦合作社,並採取“1名能人黨員+N名貧困戶”的辦法,擴大黨員的帶動效應,建立一批利益聯結、抱團發展的“黨群致富聯合體”。同時,推動基層黨組織“上鏈(産業鏈)入會(專業協會)下屯(自然屯)聯網(網際網路)”,成立不同類型的功能黨小組,最大限度拓展黨建工作的有效覆蓋範圍。比如:平果縣實施“一村幹+一項目”工程,在教育培訓、貸款貼息、技術指導等方面幫助村幹部創業致富,全縣159名村支書共發展創業項目161個,初步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格局;在樂業縣、隆林縣、西林縣,“跨省、跨市、跨縣”的跨區域黨建模式由點到面、逐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