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山裏的中蜂在烈日曝曬下顯得格外狂躁,33歲的養蜂技術員張小波每天早晚必須前去照看。除了自己的70多箱中蜂外,張小波還負責管理村裏貧困戶的幾十箱中蜂。

2003年中專畢業後,張小波回到老家平武縣龍池村創業。這些年,憑藉幾十箱中蜂和一百多畝的中藥材,每年收入十多萬元。為了幫助貧困戶脫貧增收,村裏決定聘請張曉波擔任新建的貧困戶中蜂養殖園的技術員。

中蜂,是“中華蜜蜂”的簡稱,體軀較小但採蜜能力強。地處秦巴山區的四川綿陽市平武縣,因為野生大熊貓數量多被稱為“熊貓第一縣”。這裡植被豐富、山花四季盛開,當地老百姓有養殖中蜂的傳統。

進入張小波負責管理的中蜂園,放眼望去,成片的粉紅色蕎麥花和金黃色向日葵花競相開放,成群結隊的蜜蜂來回採蜜,忙個不停。平武縣黃羊關藏族鄉黨委書記何乃銀介紹,這個中蜂園是龍池村利用傳統養殖的中蜂技術人員,為貧困戶每戶集中養殖十箱中蜂,用來增加收入。每箱蜂年産出最低在500元左右,預計每戶貧困戶今年僅中蜂養殖收入就有近5000元錢。

不僅在貧困村龍池村,黃羊關藏族鄉的多個村落都依託其高海拔地勢、獨特的老槽養殖傳統,養蜂增收,脫貧致富。草原村44歲的高清祿和年邁的母親生活在一起,幾年來通過貸款幫扶養蜂,同時配套種植中藥材。藥草花提供了蜜源,藥材種植又能獲得不錯的收入。

高清祿告訴記者:“頭幾年,收入不是很好,賣不出去。這幾年路通了,價也漲起來了,一年至少有兩三萬元收入。”

為了壯大養蜂産業,當地積極引進深加工企業。康昕生態食品集團下屬的蜜之源蜂業公司已經運作一年多,過去主要從事菌類、肉類的包裝加工,去年開始進入蜂蜜産品行業,看中的就是平武縣獨特的養蜂傳統和高品質的生態蜂蜜。

平武縣康昕生態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才理龍加介紹,平武縣的老百姓養蜂都是採用最古老的一種傳統養蜂方法,即“老槽蜂蜜”。養蜂人把原木切成段以後,再剖成兩半,最後中間挖空作為蜂巢。這裡蜜源植物非常好,基本上都是一些山野花和中草藥花。加工廠的建立,已經帶動不少農戶養殖。

據了解,當地已經有500戶加入到企業的合作中,按照每斤30—50元不等的收購價計算,貧困戶戶均養殖10箱,收入在5000元左右。為了保證蜂蜜品質,實現可追溯,企業還在包裝上備註標號,實現有源可尋。

“我們的産品品質好,去年在卡達參加展銷會,賣出800元一斤的高價。今年初正式通過HACCP體系認證,獲得出口歐盟地區的資質。”才理龍加説,收回來的原蜜,公司進行檢測、留樣。每個裝蜂蜜的瓶子底部有一個編號,通過系統查詢,顧客能準確知道編號的農戶資訊。

目前,平武縣已經實現中蜂養殖10萬群,蜂産品産值達到5億元。一條伴隨甜蜜而行的脫貧之路正在向前延伸。(記者 江毅、劉海、吳文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