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接辦三百起案件,出勘現場百餘次,法醫趙晶晶每天的工作是與“屍體”打交道。

然而,讓“屍體”開口説話,科學的解釋死亡原因,還原事實真相,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為受害者伸張正義、替天行道,維護每一位公民的生命健康權不受侵犯和淩辱,為黨和國家的依法治國戰略奠定證據的基石,法醫背後的天職與使命,都讓趙晶晶覺得這個職業很有意義。

  趙晶晶正在對物證做相關檢驗。本人供圖

每一次的意外驚喜

趙晶晶是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公安局刑事偵查大隊刑事科學技術中隊指導員。

“一個正規醫學院畢業的高材生不去當醫生,而是選擇不僅辛苦,還很臟很臭的法醫工作。”趙晶晶坦言,最初選擇這個職業,家人和朋友都十分“忌諱”。但是抱著對法醫工作的好奇與崇敬之心,她在畢業之時還是毅然決然地參加了公安系統的法醫招考。

第一次出勘現場,面對血肉模糊、腐敗惡臭的屍體,趙晶晶的胃裏早已翻江倒海,卻也五味雜陳,“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感受死亡,突然覺得生命好脆弱。”然而既然選擇了法醫這個職業,趙晶晶必須克服來自身體與心理的雙重考驗與種種困難,通過現場勘查、屍體檢驗來明確案件性質,為案件偵破提供準確的依據。

“法醫工作不僅對專業知識有很高的要求,同時,在工作中更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足夠的耐心。”在一線工作十一年,趙晶晶在法醫崗位上參與多起重特大案件的檢驗、鑒定及偵破工作,她更加懂得法醫在案件偵破中的重要性。

2014年4月,根據群眾報警,關嶺縣國道旁的水溝中發現一具男性屍體,在沒有判定案件性質之前,大家很容易的誤認為這只是一起交通事故釀成的慘劇。

接到任務後,趙晶晶和同事們即刻趕到現場,通過詳細的屍檢認為屍體損傷係人為所致,初步排除交通事故的可能,進而明確了這是一起故意殺人案。

兇手是誰?作案工具在哪?殺人動機是什麼?偵查人員在毫無頭緒中開始了案件偵破工作,經過大量排查,終於發現了嫌疑人的蹤跡,但是還不能確定其確鑿的作案證據。

  趙晶晶正在與同事們做現場勘查。本人供圖

“時間就是這個案件偵破的關鍵。”面對越來越緊迫的辦案進度,趙晶晶在勘查完現場、做完屍檢後,顧不上喝口水,就立即與技術人員趕到嫌疑人家中進行搜查,衣褲、鞋襪,任何與嫌疑人有過親密接觸的物品她都仔細搜尋。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趙晶晶在一支皮涼鞋的線縫中找到了針尖大小的可疑斑跡。她小心翼翼地捧著鞋,貼上比例尺照相固定後用棉簽轉移,憑著她提取物證的經驗,激動地説:“應該有戲!”

果然,通過技術大隊的同事們連夜加班作DNA對比,半夜好消息就傳了回來。可疑斑跡是血跡,且DNA與死者相符。至此,案件終於明朗,在鐵一樣的證據面前,嫌疑人交代了作案過程。

過硬的技術、足夠的耐心,同事説,每一次,趙晶晶都能帶給大家“意想不到的驚喜”。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