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溝通心靈最好的橋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文化是溝通心靈最好的橋梁。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的事情,就要有本事講好中國的故事。”

梳理五年來習總書記有關“文化”的重要講話,“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是他反覆強調的重要話題。習近平總是身體力行,很好地借助自己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在國內外各種重要場合,以生動的語言、智慧的表達、國際的視角,帶頭講好中國故事,亮出中國“文化名片”,在世界上掀起了強勁的“中國風”。

用文化搭建國際間溝通交流的橋梁,成為了如今中國做大“朋友圈”的高招。2014年9月24日,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中談到,“文以載道,文以化人。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昇華,要認識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血脈,準確把握滋養中國人的文化土壤。”

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演講中,習近平的一席講話既展示了中華文化,又拉近了與聽眾的距離:“今年7月,幾名新加坡‘90後’大學生參加了2015‘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他們來到中國西北,用鏡頭記錄現代中國,通過秦腔、蘭州牛肉麵、羊皮筏子等元素了解和傳遞中華文化。”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被譽為是“國際社會讀懂中國的一把鑰匙”,幾年來在世界範圍內持續熱銷。被譯成22個語種、25個版本,在海內外已經發行了625萬餘冊,中國理念、中國制度、中國方案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理解和認可。

習近平曾親切談到,“一部小説,一篇散文,一首詩,一幅畫,一張照片,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一曲音樂,都能給外國人了解中國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

近年來,中國文化帶著自信,向世界展示了獨特的魅力。

曹文軒、劉慈欣等一批作家頻頻斬獲國際文學大獎。《舌尖上的中國》《媳婦的美好時代》等一批充分展現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影視作品,漸漸在對外傳播中嶄露頭角。《我們誕生在中國》《長城》等一批中外合拍電影,也借水行船,帶著中國形象、中國文化,邁向國際市場。從2014年APEC峰會到2016年G20峰會,再到剛剛過去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一次次主場外交重大活動中,中華文化大放異彩,驚艷世界。

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中國文化感染世界,也更進一步深度影響國際文化市場。

這些年,我國對外文化貿易增長迅猛,2016年文化産品出口額786.6億美元,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對外直接投資39.2億美元,較2012年增長18.6倍;圖書版權輸出1萬種,輸出和引進品種比例由2012年的1:1.9提高到2016年的1:1.6。這些文化産品和服務,凝聚了中國文化的精氣神,顯示了中國文化的軟實力。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中國從不缺乏生動的故事,關鍵是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也從不缺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是有創作史詩的雄心。一如莫言在文代會、作代會上所説的,“習總書記是我們的讀者,也是我們的朋友,當然也是我們思想的指引者”,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正是新時期我們講好中國故事、推進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綱領性文獻。相信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家、藝術家,一定能擔負時代使命,堅定文化自信,創作出更多有骨氣、有個性、有神采的作品,築就起民族復興偉大時代的文藝高峰。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