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法治中國新時代】

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高

——平安中國建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光明日報記者 殷泓

細心的人不難發現,近年來,一系列變化正在悄然發生——對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形成“圍剿”之勢,“校鬧”“醫鬧”“武瘋子”等社會頑疾減少了,人們積極參與平安建設的熱情越來越高……這些都得益於我國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新,構建全民共建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高度,確立了創新社會治理、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的重大戰略,闡明瞭社會治理一系列帶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問題,進一步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以此為指導,政法綜治戰線不斷探索創新社會治理,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基層治理,匯聚社會力量,破解治理難題,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高,平安中國建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主動預測預警預防犯罪

“蹲下,不要動。”2016年9月25日淩晨3時許,公安部指揮集中收網,江西、河北等8省統一打擊重金求子詐騙犯罪團夥行動成功告破,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140名,搗毀詐騙團夥16個。

這只是公安機關重拳整治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一個縮影。

當前,我國公共安全問題複雜性加劇,新威脅增多,傳統威脅呈現出新特點,防範處理難度加大。特別是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已成為社會公害,給人民群眾財産造成重大損失,嚴重影響著社會安定。立足問題導向,各地努力實現從被動應對處置向主動預測預警預防轉變,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

“醫鬧”問題屢屢出現,不僅讓醫患關係高度緊張,也給社會穩定帶來了隱患。

如今,曾一度是“醫鬧”重災區的廣東省中山市各大醫院,當年投入的報警、攝像頭等安全裝置,幾乎都已長期閒置。據了解,中山的做法是,以“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替代“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由40名法律專業人士與500多名醫學專業人士組成醫學顧問專家庫,確保醫療糾紛調解工作的獨立、公平和公正。

“法治作為社會治理創新的最優模式,應該回應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問題。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構建社會行為有預期、管理過程公開、責任界定明晰的社會治理制度體系,善於運用法治方式把社會治理難題轉化為執法司法問題加以解決。”中央政法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百姓助力平安中國建設

一群“專管閒事”的“武林好大媽”,已成為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張“金名片”。“武林好大媽”被譽為杭州版的“朝陽群眾”。

黨的十八大以來,不少地方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在推動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方面實現了新突破。一些地方還激發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的活力,盤活各類社會資源,共同助力平安建設。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將高等法學教育“法律診所”模式嫁接于社區,發揮地校合作優勢,聯合駐哈10余所高校,在全國首創了“法律診所建在社區、法學專家走近群眾、打造第三方調處矛盾平臺”的新模式。

…………

創新引領,理念升級,機制完善,百姓參與。政法綜治戰線勠力同心,砥礪前行,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實踐,為平安中國建設助力增輝,努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專家點評

好的社會治理經驗要從點推廣到面

作者:虞潯,係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

創新社會治理、守護百姓平安是治國大政、安邦之本。從一定意義上講,社會治理就是生産力、吸引力、競爭力。

近年來,許多地方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全力減少和消除盲區,較好地實現了“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這也正是我國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構建全民共建共用新格局的重大意義所在。因此,深化平安中國建設,一定要在“綜合”上做文章、在“整體”上下功夫。要堅持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既抓住社會治理領域中的一個個重點問題,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取得一項項成功經驗,又注意加強系統研究、整體設計,善於把一個個單項經驗整合為體系,實現社會治理的系統化、整體化、規範化、科學化。

目前,各地在平安建設中亮點頻出,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這些“點”上的經驗加以總結、提煉、推廣,形成“面”上的做法,真正使社會治理創新由點到面、由分到合,全面推進、整體發展,從而更好地發揮示範和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