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注重規劃引領,為社會力量辦醫開拓發展空間。根據國辦印發的《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總體要求,我委組織制定了《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2016-2020年)》,加快推進社會辦醫成規模、上水準發展。要求將社會辦醫納入相關規劃,在符合規劃總量和結構的前提下,取消對社會辦醫療機構數量和地點的限制。
第二,落實鼓勵扶持政策,為社會力量創造公平發展環境。在醫聯體建設方面,吸引社會辦醫療機構加入併發揮作用。在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方面,累計支援社會辦醫創建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項目28個,投入項目經費1.4億元,省級和市級層面的重點專科項目也有相應資金支援社會辦醫。在新農合定點醫院方面,要求將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納入到定點醫療機構範圍。
第三,激發創業活力,為行業發展培育新型業態。今年2月,我委修訂了《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部分條款,充分發揮醫務人員的專業優勢,調動醫務人員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增加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寧療護中心等五類獨立設置的醫療機構類別,進一步拓寬辦醫渠道,豐富辦醫層次,鼓勵社會力量連鎖舉辦,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
第四,建立區域註冊制度,讓社會力量共用優質資源。我委在今年2月發佈的《醫師執業註冊管理辦法》中,醫師“一次註冊、區域有效”,為社會辦醫提供了寶貴的人才支撐。截止目前,全國共有6.6萬名醫師多機構執業,其中到社會辦醫的佔69.6%。
第五,運用資訊化手段,全面提升行業準入管理水準。今年4月,我委印發了《關於加快醫療機構、醫師、護士電子化註冊管理改革的指導意見》,全面實施電子化註冊管理改革。各地以電子化註冊管理改革為突破口,逐步構建配置合理、運作規範、監督有力的準入管理模式,為社會辦醫、醫師多點執業打通審批環節的“最後一公里”。總的來看,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各部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醫療領域“放管服”改革進展順利,取得了積極成效。社會力量在醫療領域的投資總量不斷擴大,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在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模式,滿足群眾多層次、個性化健康服務需求等方面優勢非常明顯。一批社會辦醫品牌得到患者和行業的高度認可,在許多地方已經形成規模優勢。不少社會辦醫投資人反映,目前政策環境不斷優化,社會力量進入醫療領域的積極性十分高漲,投資主體更加多元,參與方式和發展模式更加多樣。截至2017年4月底,全國社會辦醫機構有44.4萬家,佔醫療機構總數的45%;社會辦醫院有1.69萬家,佔醫院總數的57.2%。2011年至今,公立醫院數量基本持平,社會辦醫院數量累計增長100%,翻了一番,成為推動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發展壯大的重要力量。
下一步,在鞏固前期工作成效的基礎上,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取消養老機構內設診所的設置審批,實行備案制;二是再增加5類獨立設置的機構類別;三是加快推進電子化註冊管理改革;四是進一步簡化醫療機構設置審批程式,二級以下醫療機構設置審批和執業登記“兩證合一”;五是將婦産科醫師執業證書與母嬰保健技術考核合格證書“兩證合一”;六是對於以合資合作形式設立診所的,進一步給予優惠政策;七是清理醫療機構審批中的一些無謂的證明材料。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