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磅薄有主峰
體制機制 浙江優勢
德清縣洛舍漾全面落實“河長制”,推動治水常態化長效化。謝尚國攝
制度創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
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發《浙江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全文8000余字,“制度”一詞共出現92次,成為最顯著的高頻詞。
萬山磅薄必有主峰。抓體制機制建設這一關鍵,是浙江一大亮點和優勢。
早在2003年,在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習近平同志全面系統總結了浙江發展的八個優勢,提出了面向未來發展的八項舉措,即“八八戰略”。其中首要優勢就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體制機制優勢”。這為浙江深化改革指明瞭方向。
體制機制創新,體現的是牢牢把握改革規律的智慧,是敢於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的魄力。
“最多跑一次”,浙江“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內容。這項改革,是省委、省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凝聚浙江改革經驗,撬動各方面各領域改革的重大舉措。改革關鍵之一,就在於打破部門間藩籬,實現部門間規章制度對接、流程整合和資訊共用。
全面推進,善作善成。我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深入推進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為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內生動力。
——經濟領域,圍繞“三權到人(戶)、權隨人(戶)走”,我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通過改革賦權轉型強農。“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商事登記制度等多項改革,7月1日起,全省範圍內率先實行“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海寧等地率先開展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唯一試點省份花落浙江。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2016年12月,我國首條民營資本控股的高鐵PPP項目,在國家民間投資創新綜合改革試點台州開工。
——民主法治領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抓手,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取得積極成效。建立健全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和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繫代表、代表聯繫群眾“雙聯繫”制度。在全國率先制定省委、省政府、省政協年度協商工作計劃。出臺防止冤假錯案33項制度。樂清市“警察出庭作證制度”,成為全國司法體制改革一個亮點。
——文化領域,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出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雙十舉措”。完善網際網路管理體制機制。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大力推動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出現在溫州市區的“城市書房”,成為我省公共文化服務改革的新探索。
——社會領域,2017年是浙江高考綜合改革全面實施第一年,統一招考不再分文理、不再“一考定終身”。作為全國公安改革4個綜合試點省份之一,自今年起全面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統一戶口登記制度。全面推進醫療衛生資源“雙下沉、兩提升”。健全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綜合機制,推進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基層治理體系“四個平臺”基本建成,將進一步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
——生態文明領域,建立完善“源頭嚴控”“過程嚴管”“惡果嚴懲”“多元投入”的體制機制,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完善新型環境準入制度,全面推行區域能評和環評改革。完善環境監管制度,健全打擊環境犯罪協作機制和部門間案件移送機制。
——黨的建設和紀檢領域,作為全國試點之一,今年6月底,省、市、縣三級監委已全部組建完畢,並全面履行監察職能。我省修訂完善了市、縣(市、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實施辦法,實施分類考核。落實各級黨委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強化領導班子成員的“一崗雙責”。改革和完善紀檢監察派駐(出)體制機制。進一步改進巡視工作制度,實現巡視全覆蓋。
法者,天下之準繩也。法治化是浙江體制機制創新一大準則。今年5月,國內首個省級公共數據和電子政務管理辦法——《浙江省公共數據和電子政務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浙江通過地方立法,為破解資訊共用這一改革難題、我省“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和大數據建設提供法治保障。
增強群眾獲得感
民心所向施政所在
“獲得感”一詞,詮釋著改革永恒不變的價值底色。
如何增強群眾改革獲得感?浙江的答案是:民心所向,施政所在。
溫州,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民間資金充裕,民間金融活躍,卻也存在投資難、融資難、監管難等諸多難題。
堵不如疏,疏不如導。2012年3月,溫州國家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正式設立。5年來,溫州已初步探索出金融風險處置、民間融資規範、金融服務實體、壯大金融組織、地方金融監管5條新路徑,縱深推進金融綜合改革。
特別在民間融資規範方面,打破民資進入金融業的“玻璃門”,溫州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已超400億元;推出全國首部金融地方性法規《溫州市民間融資管理條例》,促進民間借貸規範化、法制化;首創“溫州指數”,促進民間融資利率陽光化,在溫州及全國區域民間金融市場發揮交易價格的“指示器”和“風向標”作用……
我省各級黨委、政府不僅堅持問題導向,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而且積極引導群眾參與到政府決策中來。
自溫州沿海岸線向北約150公里的寧海縣,民生實事代表票決制已實施10年。
群眾急需政府做什麼實事,請人大代表來票決;政府如何實施實事工程,人大代表全程追蹤監督。這是寧海改革的經驗。今年3月,省人大常委會在寧海召開現場交流會,我省市、縣、鄉三級全面推行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票決制。
浙江群眾參與政府決策還有另一種重要載體:每年要實施哪些實事項目,省政府都會提前通過網路等渠道徵求,群眾投票集中的民生實事,將被優先列入省政府工作報告;每到年中、年末,省級政府又會公佈民生實事落實“成績單”,接受群眾監督。
人民是改革的主體。在浙江,群眾越來越多地直接參與到改革推進過程中。
三百里浦陽江,從污水橫流回到清波盪漾,成為浙江轉型升級的一個樣本。
“這兩年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原來舊的生産經營模式已不適用。我乾脆轉行做和生態有關的事。”浦江縣浦陽街道銅橋村,曾從事水晶機器配件生意的鄭建鶴租下一棟民宅,辦起農家樂,生意紅火。
治水沒有旁觀者,人人都是行動者。在浙江,類似鄭建鶴的例子比比皆是。河長制等發端于最基層的創舉甚至已上升為國家制度。不管是“五水共治”“三改一拆”還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群眾一直是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澎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