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飛翔……”
這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穿越時空而經久不衰,唱出了幾十年前草原兒女對新生活的由衷讚美,也唱出了今天內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在社會主義祖國大家庭裏當家作主、煥然一新的精神風貌。
讓我們把時鐘撥回70年前。
1947年5月1日,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在興安盟王爺廟一座簡陋的紅樓裏,我國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宣告成立。
內蒙古自治區的成立,標誌著一個符合我國實際的解決民族問題的嶄新制度的誕生,為新中國解決民族問題開闢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發展史、團結史、進步史上的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大事。”《人民日報》社論曾經評價道。
從這一刻起,內蒙古的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紀元。以1947年為節點,這個新紀元把一個滿目瘡痍、貧窮落後的舊內蒙古,變成了一個活力迸射、前途光明的新內蒙古。
(二)“江格爾的寶木巴地方,沒有衰敗,沒有死亡,沒有貧窮,糧食堆滿田野,牛羊佈滿山崗;沒有酷暑,沒有嚴寒,夏天像秋天一樣清爽,冬天像春天一樣溫暖;風習習,雨紛紛,百花爛漫,百草芬芳。”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中,傳唱著蒙古族人民對寶木巴這個理想國度的憧憬和嚮往。
然而,對於生活在舊社會的內蒙古各族人民而言,“寶木巴”無異於天上的彩虹,遙不可及。1929年夏,美國記者愛德加·斯諾深入內蒙古地區考察和採訪,目睹了成千上萬人餓死的慘絕人寰的景象。他用悲憤的筆調寫下了《拯救二十五萬生靈》:“在綏遠城訪問時,人間的疾苦和迷惘在我內心深處引起的震蕩和壓抑是前所未有的。”
在舊社會,茫茫草原黑沉沉,長期勞動、生活在這遼闊土地上的蒙古族人民,受盡了三座大山和民族內部反動勢力的殘酷壓迫和剝削,整個民族瀕於滅絕的境地。歷史學家描述這種狀況是:在蒙古族人民身上一座大山加一座大山;在經濟上則是被層層的封建剝削和殖民主義者的高利貸網束縛得動彈不得。
到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時,歷史遺留下來的是一幅貧困、悲慘的圖畫。經濟衰敝,文化落後,醫藥衛生條件十分惡劣,各種惡性傳染病、地方病,常年蔓延不息,造成人口急劇下降,民族的延續受到嚴重威脅。
“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內蒙古的光明與前途在哪?
(三)馬克思説過,評價任何一段歷史,都無法脫離當時的歷史階段。為什麼我們會選擇民族區域自治?
道路決定命運。對於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而言,要實現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與民族的振興,必須解決好民族問題。我們黨找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條道路,是一個艱辛探索、長期實踐、反覆比較的過程,是一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民族問題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
撥開歲月的風塵,望向歷史深處,關於蒙古民族的解放走什麼道路,在蒙古民族內部有過不同想法,更有過激烈的爭論和鬥爭。有人主張跟著國民黨走,有人要走投靠日本帝國主義的路,也有人想另起爐灶搞“獨立國”。各種主張出場了,又破滅了;各種組織登臺了,又退出了;各種道路探索了,紛紛碰壁了。
“只有中國共産黨指引的革命道路是光明大道,別的路都是走不通的死衚同。”1945年10月,黨明確把民族區域自治作為解決內蒙古問題的基本方針。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內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作出的歷史選擇,是內蒙古各族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制度保證。各族人民高舉民族區域自治的旗幟,闊步走上了創造內蒙古新歷史的康莊大道。
這條道路,是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的結合,是經濟因素與政治因素的結合,是歷史因素和現實因素的結合,是制度因素和法律因素的結合,反映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凝結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的實踐經驗與政治智慧。
這條道路,做到了承續歷史傳統與符合民族國情的統一,維護國家集中統一與照顧民族地區差異的統一,體現中華民族一體性與尊重各民族多元性的統一,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制度安排。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創造,揭開了我們多民族國家團結奮進的嶄新一頁,譜寫了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新樂章。
(四)1947-2017。在70年風雷激蕩的歷程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1961年夏天,歷史學家翦伯讚訪問了內蒙古。他在《內蒙訪古》一文中寫道:“現在,內蒙地區已經進入了歷史上的新世紀。居住在這裡的各族人民,蒙古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等等,正在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偉大的歷史變革,他們都在從不同的歷史階段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經由不同的道路走進社會主義社會。”
這是內蒙古各族人民開創歷史新篇章的70年。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內蒙古經濟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社會建設實現歷史性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千里草原出現未曾有過的盛世。驚嘆于內蒙古的發展變化,朝鮮《勞動新聞》撰文稱:“內蒙古自治區確實發生了值得自豪的變化,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這塊曾落後於現代文明的土地開始了嶄新的時代。”
這是內蒙古各族人民充分行使民族區域自治權利的70年。隨著內蒙古自治區的成立,備受欺淩的一頁翻過去了。各族人民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充分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民族區域自治權利,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和自主管理本地區本民族內部事務,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譜寫了內蒙古曆史發展的新篇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極大地激發了內蒙古各族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贏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
“春秋七十度,塞上越千年”,內蒙古自治區70年來的巨大變化充分證明,我們黨在內蒙古率先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完全符合內蒙古的實際,符合我國的國情,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
它是維護國家統一安定的重要基礎,是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的重要形式,是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重要前提,是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重要途徑。
(五)“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當今世界,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識到:民族,這個全球最為複雜、最難解決的問題,許多國家都頗感頭痛,中國卻解決得如此之好,實屬罕見。內蒙古自治區70年的實踐昭示:中國共産黨人找到了一條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正確之路。
“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沒有共産黨的領導,必然四分五裂、一事無成。”自治區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也證明了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內蒙古這片廣袤而古老的土地,之所以能如此生機勃勃,根本因素是“黨的領導的決定性作用”。
回首跨越70年的歷史腳步,在內蒙古發展的每一個關鍵時刻,都離不開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深情關切。
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始終對內蒙古各族人民給予親切關懷,對內蒙古的發展寄予殷切希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內蒙古的發展。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深情寄予各族幹部群眾守望相助、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的期望要求。
東風浩蕩萬木春。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內蒙古各族幹部群眾奮發努力,以鏗鏘腳步走過了光輝而又不平凡的歷程,將民族壓迫甩到了身後,將苦難和落後甩到了身後。如今,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內蒙古崛起在祖國北疆。
70年的艱辛探索和偉大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堅定不移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只有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內蒙古才擁有了今天的輝煌,才能贏得更加美好的明天。
(六)這是一段耐人尋味的見證。
1980年,一位來自日本東京的民族問題專家在對我國鄂倫春民族考察後斷言:“30年後,世界上將不再存在鄂倫春民族。”
10年後,這位日本學者故地重遊後,動情地説:“我不得不收回我講過的話。鄂倫春族發生的歷史性變化在世界民族發展史上是一個奇跡,了不起的奇跡!”
鄂倫春族的奇跡,是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生動注腳,是黨的民族政策優越性和生命力的有力印證。
從落後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70年來,沿著民族區域自治的正確道路,內蒙古不斷創造著“自由光明的新歷史”,昂首闊步邁向美好未來。 (塞北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