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劉晨曦 實習記者 孟安茹)2017年7月29日至30日,第六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成功舉辦,本屆論壇主題為“綠色‘一帶一路’,共用沙漠經濟”。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院長王濤在論壇期間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針對庫布其治沙技術輸出、PPP模式的推廣等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
記者:王院長您好!我們知道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在國際社會上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庫布其沙漠和中國的其他沙漠,包括全球範圍的沙漠相比,有什麼區別呢?它的特點是什麼?
王濤:庫布其沙漠在地理區劃裏面是屬於半乾旱地區的沙漠,相對於乾旱區的沙漠,它的自然條件相對來講比較好。在改變了人類過度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程度以後,它有一個自然恢復的潛力。所以它的特點就是有一定的利用潛力,但是要進行人工的工程、人工的干預,使得利用和保護相結合,庫布其是個比較好的典範。
記者:通過30年的摸索,庫布其探索出了自己的治沙模式和治沙技術,這些技術適不適用於其他沙漠的治理呢?
王濤:相對來講,我覺得庫布其沙漠近30年來的發展探索了兩個方面的創新。一方面體現在體制方面,以往防沙治沙都是國家政府部門和相關的業務部門以及地方政府部門協力,由國家出資,進行比較大的防沙治沙工程的建設,比如説三北防護林建設,半乾旱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特別是最近實施得非常好的退耕還林工程。這個工程是國家行為,從設計到施工,從投資到最後的效益都是國家的層面上和政府主導。
庫布其沙漠屬於一種混合型,實際上以企業投資為主。當然,企業來做這個事情,一方面是為了企業的利益;另一方面,是作為企業家或者企業對於社會的責任心的一種奉獻。所以,他們寧可減少自己企業的效益,將相應的利潤都投入到防沙治沙的工作裏,這種模式現在看起來至少在有些區域還是比較有效的。因為企業經營的時候,所用的計劃、所用的精力都是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設計得非常週密,不是太粗放。一方面獲得經濟效益;一方面獲得真正的社會效益。所以,這是比較好的一個新路子。
就具體的技術,對整個北方地區來講,在國家林業局有關部門的推動下,中國的防沙治沙已經進行了60多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就開始防沙治沙的工作。在整個北方地區將近170萬平方公里的範圍,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防沙治沙技術、模式,或者配套的模式。當然,整個理念從基礎研究來講,將防沙治沙的原理搞得比較清楚,但是具體做的時候,不同的區域還是有不同的辦法。
記者:庫布其治沙模式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哪些借鑒意義?是否有輸出的可行性?
王濤:這應該是有的。因為中國的防沙治沙技術,包括庫布其的,從東到西有呼倫貝爾沙地、渾善達克沙地、毛烏素沙地,巴丹吉林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所有的這些沙地沙漠都有適應它的一些防沙治沙技術。甚至於在巴丹吉林、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這些乾旱區的沙漠裏面,由於水資源利用得當,也真正地形成了“人進沙退”的局面,綠洲是在擴大的。根據我們的研究,在過去的60年裏面,光新疆的人工綠洲的面積就擴大了1.5倍。這就是説,有很多的沙漠變成了綠洲。
我想説,技術上面、模式方面,我們都是成熟的。其實,一個國家的沙漠化防治取決於政府的意願,技術應該是互通的。在不同的區域裏面我們有不同的模式來互通。為什麼説中國的防沙治沙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這是科研和實踐相結合,是我們成熟的技術在一定的政府資金支援下能夠進行推廣,進行大範圍的實踐取得的。所以,對“一帶一路”的這些國家來講,由中國提供技術支援,加上沿線國家政府的意願、投資,應該可以解決他們的沙漠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