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苦難到輝煌,90年風雨兼程,這是一條穿越血與火的奮進之路;
從迷茫到自強,90年探索追尋,這是一條越走越寬廣的光明之路。
漫漫征途,承載著幾代安源人的理想和信念,凝聚著四十萬人民的奮鬥和期盼。
一直以來,“義無反顧,團結奮鬥,勇於開拓,敢為人先”的安源精神生生不息,感染、激勵著每一代安源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江西萍鄉市安源區始終不忘紅色基因,緊扣時代脈搏,直面歷史命題,銳意創新,攻堅克難,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理念,不斷開拓安源發展新境界。
追本溯源,安源精神恒久留傳
秋收起義軍事會議舊址旁邊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牌子 中國經濟網記者 牛力濤攝
2017年8月1日,陽光正烈,蟬鳴不止。在距離江西省萍鄉市城區約7公里的安源區安源鎮張家灣村,靜靜地佇立著一棟磚木結構的小樓。小樓朱色門庭古樸老舊,在大樹濃陰的包圍下,仿佛時間都靜止了。而旁邊一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提醒著人們,這裡曾經發生過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
1927年秋天,時任中共中央特派員、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書記的毛澤東,風塵僕僕從湖南趕到安源張家灣,這是他第7次來到安源。是夜,毛澤東緊急軍事會議,組建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確定了起義的軍事計劃、暴動路線、口號等,設定了白色五角星上綴鐮刀、斧頭圖案的工農革命軍軍旗。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下轄三個團,兵分三路,直插瀟湘,進攻長沙。
就是在這晚,毛澤東揮筆寫下那首著名的《西江月》:“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
就是在這晚,秋收起義的衝鋒號,嘹亮吹響。
穿越歷史,仍能觸摸到那顆“跳動的紅心”。穿越90年風雨,今天的我們,在安源大街小巷仍然能感受到那嘹亮的衝鋒號依然迴響在耳邊,久久不曾遠去:安源煤礦廣場上,《毛主席去安源》銅像栩栩如生;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英雄的故事再持續放映;總平巷井口,小火車不疾不徐地哐當而過,歷經百年滄桑的礦井仍在生産;68歲的戴希雲老人自籌50萬元,建起“平江起義”家庭展覽館,免費供遊人參觀......
2017年8月1日上午,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門前,遊客絡繹不絕。中國經濟網記者 牛力濤攝
與時俱進,新經濟迸發新動能
走進格豐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的大廳,一股科技改變生活的新風迎面撲來。“森美思是一種去除重金屬、油、有機物和懸浮物的新産品,主要運用於廢水、廢氣、廢渣的處理。”董事長奉向東隨手拿起一個裝有森美思材料的小玻璃瓶,説道:“只要在被污染的土壤中放入這麼一小瓶,一天時間,土壤中的鎘、鉛、汞、砷等重金屬含量就會減少95%以上,一段時間可以徹底去除。這項技術別説在國內,在國際上也是領先的。它已經獲得了美國創造發明獎、全球百大創新科技獎。”這是安源區因地制宜,全力打造以節能環保、新材料、電子資訊為主的“2+1”産業,走發展與環境並蓄的轉型發展新路子的一個縮影。
在去産能、去庫存的巨大壓力和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的現實需求面前,安源區決策者們應勢而動,及時調整發展思路,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培育新動能,讓科技創新的活力競相迸發,讓噴薄而出的新産業、新業態、新技術,成為安源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源頭活水”。該區積極打造電子資訊産業發展平臺,搭建了安源電子資訊産業園。園區總規劃面積549畝,規劃建設標準化廠房45棟,總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目前,已簽約落戶企業12家。預計到2020年,産業園整體可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億元,解決勞動力8000人以上。積極培育産業發展“土壤”,制定出臺了《關於貫徹新理念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實施意見》,對新獲認定批准的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創新型企業、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新産品或科技成果實施獎勵政策,對生産效益和發展前景好的企業提供免息借款和政策獎勵,在廠房建設、土地、環評、辦證等多個環節都能享受綠色通道。去年以來,安源已為創新型企業提供財政免息借款6.48億元,以項目資金等方式扶持企業3.2億元,為企業提供融資擔保超過9800萬元。
銳意進取,新理念繪就新坐標
五陂海綿特色小鎮工作人員向記者演示路面“大雨不積水” 中國經濟網記者 牛力濤攝
炎炎夏日,走進安源,城市街道、特色小鎮......處處彰顯新的生機與活力。新常態下,安源區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永恒的價值追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銳意進取,以新理念推進城市建設,將“煤城”變“美城”。
激活城市肌體,讓城市自由呼吸,作為國家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的中心城區,安源區再次在全省首開先河,啟動“海綿特色小鎮”建設,一場前所未有的城市建設變革正在安源熱烈展開。城區向南6公里,五陂海綿特色小鎮的建設熱火朝天。十里花溪,幸福海綿家園示範區......這裡,將是海綿城市建設的大超市,從設計單位、施工企業,到材料供應商、樣板間等一應俱全,將構建一套完整的海綿城市建設産業體系,海綿+鄉村旅遊、海綿+現代農業、海綿+三産等,真正實現新理念帶動新發展。
在鳳凰街友愛巷,空調外機成了時尚的樹屋,電力設施變身海綿寶寶,嶄新的瀝青透水路面......行走其中,仿佛走進了童話世界,被很多市民讚為“史上最萌小巷”。背街小巷是城市路網的“毛細血管”,“白改黑”是關乎普通百姓出行最根本需求的一項工程。安源區按照硬化、凈化、亮化、綠化、美化、文化的要求,將路面和下水道、管線、雨棚、店招結合起來改造,特別是按照海綿城市標準,打造小雨不濕鞋、大雨不積水的精品海綿小巷。如今,友愛巷、蓮花街……一個個小街小巷“白改黑”工程相繼完工、嶄露新貌,實現居住環境、市容景觀大改善,城市品位、文化氛圍大提升,讓群眾真切地感受到城鄉“大變樣”帶來的幸福感。(中國經濟網記者牛力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