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宜春8月1日電(熊赳赳)7月31日,“紀念三個90週年”網路媒體大型主題宣傳活動來到了江西省銅鼓縣。30多家網媒記者前往毛澤東化險福地、秋收起義前敵指揮部舊址蕭家祠參觀,考察了排埠鎮永豐村精準脫貧、大塅鎮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情況,並參觀了湯裏森林旅遊度假區。網媒記者們感受到這片紅土地根深蒂固的紅色文化的同時,了解到銅鼓縣依託資源優勢,走出一條“綠色”脫貧致富之路。
毛澤東化險福地。中國青年網 熊赳赳 攝
揚紅色革命精神講革命故事
銅鼓地處吳頭楚尾咽喉要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李大鑾、楊青山等英雄豪傑先後在這塊土地上演繹了興衰成敗、驚天動地的歷史。特別是近現代,自五四運動爆發後,敢為人先的銅鼓人民開始覺醒,並迅速投入到革命的浪潮中。從宜春境內的第一個中共支部的誕生,到毛澤東親臨銅鼓領導發動聞名中外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再到彭德懷、騰代遠等老一輩革命家以銅鼓為中心創建湘鄂贛革命根據地,銅鼓人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拋頭顱、灑熱血,全縣被殺害的革命群眾有七八萬人之多(戰銅鼓當時人口的三分之一強),犧牲的在冊革命烈士就有1.8萬餘人,為中國革命勝利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
1927年9月,當年34歲的毛澤東同志親臨銅鼓領導和發動了震驚全國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歷史的際遇把銅鼓推到革命風暴的中心,使銅鼓與毛澤東聯繫在一起,並見證了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的偉大實踐過程。
銅鼓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過去、忘記歷史,忘記偉大領袖毛主席與秋收起義,還有我們的黨和人民。回望過去,他們激情滿懷、無比自豪、信心百倍;展望未來,他們接續奮鬥、戮力前行、一路凱歌。
悠悠歲月如此多情,巍巍溈山可以作證,今天的銅鼓,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對得住人民和先輩的業績。如今,在這片灑滿烈士鮮血的紅土地上,銅鼓人民正傳承紅色基因,一路走來,一路凱歌,奔向小康。
銅鼓縣的綠水青山。中國青年網 熊赳赳 攝
依託資源優勢走出一條脫貧致富路
銅鼓縣排埠鎮永豐村是省級貧困村,距離縣城14公里,全村總面積16.4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1.37188萬畝,水田654畝;下轄8個村民小組,村民168戶共617人。多年來,該村山多地少、村民貧困、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主要以林木銷售收入為經濟來源,産業結構單一。
近年來,永豐村將興村富民作為頭等大事,依託資源優勢,成立永豐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建設水電站、罐頭食品廠、雷竹基地等經濟實體,大力發展休閒旅遊、電商、光伏等産業項目,並巧設戶頭股、社會股、集體股、道德股以及長壽股等五股,讓村集體和村民都成為股東,最終使村集體脫了貧,村民致了富。
據統計,永豐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設立“五股”以來,僅本村3個經濟實體每年支付給當地村民的勞務工資就達200多萬元,村民來自水電站、罐頭廠、雷竹基地以及漂流、滑雪場等項目的分紅每年達60多萬元;當地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從2011年的4800元,增長到2016的9700元;村集體資産從原來的不到100萬元,增加到現在的1000余萬元;村集體收入從5年前的每年5000元不到,增長到現在的每年30余萬元。
網媒記者在銅鼓縣合影。宜春市委宣傳部供圖
綠色鄉村不僅有顏值 更有內涵
盛夏時節,網媒記者走進獲得“全省百個最具鄉愁村莊”的銅鼓縣溫泉鎮鳳山村,綠樹掩映,房舍整齊、田園蔥郁,家家戶戶門前鐫刻的石楹聯,仿佛讓人置身於一幅淡雅的山水畫中,聞到了書香,記住了鄉愁。
按照“舊村改造、保護生態、建設新村”的理念,銅鼓縣以規劃為先導,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全面推動新農村建設發展升級,幾年來累計投入資金約1.5億元。通過實施道路硬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房屋亮化和改水、改廁、改房、改欄、改塘、改路、改環境“四化七改”工程,讓不少鄉村的面貌煥然一新。一些村民表示,現在在村裏面住比城裏還舒服。
美麗鄉村要的不僅是“顏值”,更要有“內涵”。銅鼓縣堅持文化引領,群眾文化遍地開花,民俗文化風生水起,文化+旅遊有聲有色,全縣各村鎮農家書屋、村鎮文化站、鄉村舞臺、健身廣場實現全覆蓋;現在,讀書看報、寫字繪畫、吹啦彈唱、體育健身等健康向上的休閒娛樂活動在當地農村蔚然成風。
在開發利用農村旅遊資源上,該縣加強對生態環境、非物質文化遺産和民俗文化的保護,通過結合紅色文化、客家文化、長壽文化等主題,努力打造“一鄉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藝”鄉村旅遊文化品牌,實現村村有亮點,家家有特色,遊客留得住,百姓能致富。今年1至6月,全縣鄉村旅遊接待遊客43.6萬人次,實現旅遊經濟收入2.8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