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一程,水一程,穿越歷史的硝煙,追尋秋收起義隊伍挺進井崗山的足跡,人們難免會感慨:是什麼樣的精神力量,支撐著他們走過這段篳路藍縷的征程!

旌旗獵獵,鐵流滾滾,當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的閱兵式上展現出“氣吞萬里如虎”的雄渾氣勢,人們在回顧歷史時亦難免會追問:踏過90年的崢嶸歲月,這支英雄的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可有什麼“秘訣”?

答案隱藏于漫天烽火的年代。黃洋界上,紅軍之所以能以不到一個營的兵力打退敵人4個團的進攻,僅憑將士們英勇善戰是不夠的。在當地老百姓的支援參與下,紅軍築起了“竹釘陣”、竹籬笆障礙、滾木擂石、壕溝、射擊掩體五道防線,方才上演了“報道敵軍宵遁”的歷史性一幕。于都河畔,當地人民嚴守“紅軍戰略轉移”這個天大的秘密,他們拆掉自家的門板、床板,協助紅軍在每天傍晚架設臨時浮橋,通宵渡河後,又拆除隱藏在河邊,不留任何痕跡。紅軍主力在於都縣內集結、休整多日,敵軍竟毫無察覺,皆賴蘇區群眾的支援與掩護。淮海戰役中,支前群眾用小推車將300多萬噸彈藥物資、2.85億斤糧食及時送到了前線,“用車輪碾出了一個戰爭神話”。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説,“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正是因為與人民群眾建立起了牢不可破的血肉聯繫,英雄的人民軍隊才奪取了一次又一次看似不可能的勝利。

答案映照於人民軍隊的赤子情懷。“有鹽同鹹,無鹽同淡。”當紅軍發現根據地群眾因缺少食鹽而營養不良,他們毫不猶豫地把繳獲來的寶貴食鹽分給老百姓。於是,在革命最艱苦的時候,井岡山人民用棉衣浸鹽水的方式,冒著生命危險給被圍困的紅軍送給養。軍隊愛人民,人民才擁軍。須知,老百姓並不是命裏註定就要跟著共産黨走的,正是因為他們知道“共産黨領導的軍隊是人民的軍隊、老百姓自己的軍隊”,才會慷慨解囊、傾其所有,最後一晚飯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送去縫軍裝,最後一個兒子送去上戰場。不負人民的期望,這支軍隊從誕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根植於人民群眾,矢志不渝地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奮鬥、犧牲,用“言必信、行必果”的模範行動贏得了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支援。軍隊打江山,人民是靠山。“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此言誠不虛也。因為一個政黨的前途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一支軍隊的勝敗榮辱,最終取決於為誰而戰。90年來,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秘訣”,正在於此。

人生最難得是歷經滄桑仍能保留一顆赤子之心,一支軍隊又何嘗不是如此。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經濟社會關係正在發生深刻調整,人民軍隊只有始終保持與群眾的血肉聯繫、魚水關係,才能守住立場、守住根本。因此,習近平主席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時向全軍官兵發出號召:“要堅定不移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時刻把人民放在心頭,永遠做人民子弟兵。”殷殷赤子之心,溢於言表。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廣大官兵傳承紅色基因,矢志不渝跟黨走,永遠做人民子弟兵,就一定能和英雄的人民一道,共同為中華民族構築起憾不動的長城、打不垮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