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高翔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四川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統籌抓好適度規模經營和家庭經營……這已經成為四川農業農村改革共識。

作為農業供給側改革重點責任部門之一,省商務廳如何助推農業供給側改革?網際網路+農業,到底能夠“+”出什麼樣的火花?對此,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專訪了四川省商務廳副廳長楊春軒。他認為,網際網路+農業,不只是“+”蘿蔔白菜,農村電商應該更接地氣,無論是特色農産品還是好山好水,都可以上網交易,通過改革讓農業搭上網際網路時代快車。

聚焦改革

加強經商意識

把農業合作社社員變商人

此前四川印發了《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十大行動方案》,全面實施産業基地建設等十大行動。“十大行動綜合起來就三件事,一是建基地,二是搞加工,三是做品牌,這也是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的三個抓手。”楊春軒説。

而商務部門如何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楊春軒認為,最首要的是要加強農民經商意識和經商能力的培訓,把全省農業合作社的社員變成商人,“把農民種的菜、養的豬,變成市場上的商品”。

“應該加強全省農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的培訓,在全省農村形成親商、愛商、重商,會經商的氛圍。”楊春軒進一步解釋説,四川不少地方都組建了優勢産業合作社,雖然社員的種養殖能力提高了,但經商意識仍然較弱,缺乏對外界市場的了解。

以理縣古爾溝種植白菜的合作社為例,“社員種的白菜品質很好,但還是沒有脫離自給自足的小農意識。農業合作社一定不是滿足自己的需求後才銷售,而是首先考慮滿足市場需求。”楊春軒強調。

為了把農業合作社的社員變成商人,2016年,省商務廳選擇了漢源花椒、眉山秋葵等一批具備規模和品牌的農業合作社,成立了商務聯社。合作社的社長也是商務聯社的成員,“這樣就一頭連著土地,一頭連著市場。”社員按照工廠化的標準生産,“知道自己生産的是與消費市場接軌的商品”。

彌補短板

增強品牌意識

讓農民知道市場需要什麼

2016年,阿壩州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和主要農業合作社的社長,被省商務廳請到成都,對成農批大市場、蒙陽國際蔬菜批發市場、益民菜市、王府井百貨進行實地考察。考察結束後,省商務廳還給他們開展了專題培訓。

“目的是讓他們知道外面的市場需要什麼,回去後種菜、養殖時,就能想到成都人的餐桌上需要什麼。”楊春軒説,此舉不只在於培養農民經商意識和經商能力,也在於讓農民增強品牌意識。

與一些沿海省份相比,“重生産、輕流通”的情況在四川還普遍存在。“現在大一統的農産品很多,但放心農産品少了;全省有數萬個農業合作社,但真正有品牌有信譽的合作社還很少。”楊春軒認為,農産品品質和品牌意識需要加強。

為了彌補這一短板,省商務廳連續三年開展“惠民購物全川行動”、“川貨全國行”、“萬企出國門”市場拓展三大活動。活動啟動三年來,在擴消費穩增長、提升四川産品市場競爭力、促進外貿增長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為“四川造”産品行銷省外、海外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川貨全國行”活動為例,連續三年組織品牌企業和産品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參加展會,共組織5000家(次)企業赴省外城市開展活動近百場,促成交易額156億元。“惠民購物全川行動”共組織10萬家(次)企業,開展省內惠民促銷活動1.5萬餘場(次),促成交易額約2萬億元。

農村電商

關鍵在最先一公里

産地要建倉儲和冷鏈體系

去年3月印發的《四川省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四川省將初步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安全可靠、綠色環保的農村電子商務市場體系,農村電子商務與農村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

在楊春軒看來,要想建成農村電商市場體系,解決農業供給端存在的難題,需要強化主要農産品産地“最先一公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現在電商平臺、物流企業都強調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但農村電商流通體系的建設,關鍵在最先一公里。”楊春軒説,這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應有之意。

“農産品怎樣進城,要在農産品主要産地建設倉儲和冷鏈體系,讓農産品從田間地頭快速送到至少三級城市。”楊春軒告訴記者,為了讓更多優質農産品快速進城,省商務廳除了聯合其他政府部門,還與中國電信、中國郵政、供銷社等強力合作,利用其遍佈全省的網路站點,解決“最先一公里”難題。

目前,四川已經基本建成“連接城鄉、虛實結合、線上線下融合”的現代流通體系,直接的表現是近一兩年全省沒有出現農産品“賣難”的問題。“前段時間達州的幾萬噸桃子滯銷,我們電商微信群把這個消息發佈出去,半天時間就全部賣完了。”楊春軒説。

同時,建設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建立農村電子商務供應鏈體系、暢通農産品上行渠道、建立完善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等,也被作為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的主要任務,在全省範圍內全面展開。

電商覆蓋全川

讓農業搭上網際網路快車

楊春軒向記者透露,今年四川又有25個貧困縣(區)被列為2017年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區)。截至目前,國家級電商進農村綜合示範已覆蓋全省21個市(州),其中貧困縣數量達到47個。截至今年6月,全省累計建成縣級電商綜合服務中心159個,鎮(鄉)電商綜合服務站2417個,村級電商服務站點8871個。

“做農村電商一定不是單純為了買賣農産品,而是在那個地方形成網際網路經濟立體氛圍。”楊春軒説,如今,四川農村電商主要圍繞農村消費品和工業品下鄉、農業雙創、村民服務、産品上線等六個領域發力,所有區縣無不如此。其中,産品上線、物流配送和人才培養被作為重點工作來抓。

“在綜合示範縣,村民交水電費、看電影大片,在家裏就能實現。”楊春軒説,農村電商也吸引了不少農民工和大學生返鄉創業。在大涼山美姑縣,兩個原本在成都有穩定工作的大學生,毅然辭掉工作,回到自己的家鄉做農村電商,還把周圍的村民都帶動起來。

未來趨勢

好山好水都可以上網交易

不可否認,四川發展電子商務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農村電商市場體系建設還不完善,主要體現在倉儲、冷鏈配送上。另一方面,部分地區做農村電商的方式仍然比較單一,一些縣區發展網際網路經濟還不接地氣。楊春軒舉例説,九寨溝縣的好山、好水、好民俗都可以是網際網路上交易的商品。

“去年去九寨溝旅遊的人數是580萬,但九寨溝到現在還沒有共用單車等。在旅遊旺季,完全可以引入一些共用經濟的項目。”楊春軒認為,做農村電商應該更接地氣,因地制宜,而不只是在大的電商平臺上開網店。

不過,楊春軒對四川農村電商的發展前景非常樂觀,因為四川具備做好網際網路經濟的條件。“四川人懂生活,追求舒適愉悅,電子商務恰好是符合四川人消費特點的最好方式。”另外,四川也有豐富的産品資源,再加上政府對網際網路經濟的重視和政策扶持,“在四川的農村和成都,都形成了良好的網際網路經濟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