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魏博 實習記者 孟安茹)2017年7月29日,第六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綠色‘一帶一路’,共用沙漠經濟”。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在論壇期間的高級別全體會議上發表演講。

我國綠色金融市場發展迅速

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已經成為全球沙漠治理的一個成功的範例。楊凱生指出,這裡有許多現象值得重視,有許多問題值得研究。例如治理沙漠修復生態需要大量的資金,緊緊依靠國家的財政,依靠個別企業的支援,是無法滿足需求的,必須建立起一個綠色的融資體系,發展綠色金融,依靠市場化的融資方式來解決。

近些年來,綠色金融在全球和中國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性的進展。當前,我國綠色金融市場發展得十分迅速,它表現在幾方面:我國的綠色信貸規模持續增長,貸款結構不斷優化;綠色債券市場呈現了一種爆髮式的增長態勢,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巨大;全國統一的碳金融市場即將啟動,此外,我國的一些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綠色股權等産品也已經開始起步。

治沙應當納入綠色金融範疇

沙漠治理對於發展綠色金融有哪些啟示?楊凱生表示,作為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銀行或者一家金融機構,都應該深刻的認識到,資源、環境對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深遠的影響,應該致力於推進綠色信貸建設以及綠色金融領域前瞻性的研究工作。要認識到發展綠色金融,既不是簡單的搞贊助,也不是不講防範金融風險,而是要助力有選擇性的支援那些環境風險較低,符合生態理念、踏踏實實從事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的行業和項目。

以沙漠治理為例,土地荒漠化會帶來經濟惡化、人民生活貧窮,給當地經濟運營帶來巨大的風險。我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其中絲綢之路經濟帶經過一些國家和地區面臨嚴重的荒漠化問題,影響了這些國家和社會的經濟發展,也對我國的企業和銀行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和走出去帶來一定的風險。因此,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將荒漠化的治理納入綠色金融的範疇,這既有助於降低自身在“走出去”過程中面臨的環境與社會風險,也有利於通過沙漠治理的議題來開創與沿線國家新的合作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