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截圖
明確各層級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實現診療資訊互聯互通,醫聯體建設宣告全面鋪開。近日,重慶市政府辦公廳發佈《關於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今年內,全市三級公立醫院要全部參與醫聯體建設併發揮引領作用,各區縣至少建成1個有明顯成效的醫聯體。到2020年,建成較為完善的醫聯體政策體系。
目標》》
到2020年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部參與醫聯體
《意見》明確,全市推進醫聯體建設將堅持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堅持公益,創新機制;資源下沉,提升能力;便民惠民,群眾受益的基本原則。使醫聯體成為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區域內醫療資源有效共用,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有力推動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2017年,基本搭建醫聯體制度框架,推動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三級公立醫院要全部參與醫聯體建設併發揮引領作用,各區縣(自治縣,以下簡稱區縣)和兩江新區、萬盛經開區至少各建成1個有明顯成效的醫聯體。醫聯體內部初步形成較為科學的分工協作機制和較為順暢的轉診機制。
到2020年,建成較為完善的醫聯體政策體系。所有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參與醫聯體。
模式》》
市屬醫療機構可跨區域與若干醫聯體合作
《意見》提出,要構建多種形式的醫聯體組織模式。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探索分區域、分層次、多種形式的醫聯體,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和邊遠貧困地區流動。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參與醫聯體建設。
醫聯體模式主要有四類。包括市辦醫療機構組建醫療集團,區縣級醫療機構組建醫療共同體,專科醫療機構和三級公立綜合(中醫)醫療機構優勢專科跨區域組建專科聯盟,以及對口支援醫療機構組建遠端醫療協作網。
在組織拓展方面,《意見》也給出了發展空間,城市與農村之間可以城市三級公立醫院為主體單位,重點幫扶提升區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與水準。市屬醫療機構除參加屬地醫聯體外,可跨區域與若干醫聯體建立合作關係,組建高層次、優勢互補的醫聯體。
醫聯體成員單位可在保留其原有名稱的同時,按照醫聯體組建形式分別加挂“醫療集團醫院”“醫院醫共體醫院”“專科聯盟醫院”“醫院遠端協作醫院”的牌子,此名稱不作為第二名稱進行醫療機構註冊。
運作》》
明確各級機構功能定位 推動醫療服務一體化
《意見》還對完善醫聯體內部分工協作機制做了要求。醫聯體主體單位和成員單位間探索建立“運作管理一體化、醫療服務一體化”的緊密協作關係,可探索在醫院層面成立理事會。
各層級醫療機構功能定位明確後,三級醫院將逐步減少常見病、多發病、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專業康復機構、護理院等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復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腫瘤患者等提供治療、康復、護理服務。《意見》還鼓勵村衛生室根據當地群眾就醫需求,加強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服務,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醫聯體主體單位要強化醫療品質控制和患者安全管理,強化醫療技術準入管理;要加大對各醫療機構臨床重點專科的指導,重點發展急診醫學、重症醫學、産科學、兒科學、全科醫學、超聲醫學等急需專業,尤其是要加強對外轉診率較高的專科建設。
在醫聯體內加快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優先覆蓋老年人、孕産婦、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以需求為導向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017年把全市所有貧困人口納入簽約服務範圍。通過簽約服務,鼓勵和引導居民在醫聯體內到基層首診,上級醫院對簽約患者提供優先接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等服務。
保障》》
鼓勵醫務人員流動醫聯體內檢查結果互認
《意見》指出,鼓勵醫聯體內醫療機構在保持行政隸屬關係和財政投入渠道不變的前提下,統籌人員調配、薪酬分配、資源共用等,形成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的渠道和機制。
在醫聯體內,醫務人員在簽訂幫扶或者託管協議的醫療機構內執業,不需辦理執業地點變更和執業機構備案手續。
結合建立市、區縣兩級全民健康資訊平臺,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的連續記錄和資訊共用,實現醫聯體內診療資訊互聯互通。醫聯體共用區域內居民健康資訊數據,便捷開展預約診療、雙向轉診、健康管理、遠端醫療等服務,方便患者看病就醫,提高醫學科研技術水準。發揮遠端醫療作用,促進醫療資源貼近城鄉基層,實行遠端醫療收費,促進遠端醫療服務可持續發展。
醫聯體內可建立醫學影像中心、檢查檢驗中心、消毒供應中心、後勤服務中心等,為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提供一體化服務。在加強醫療品質控制的基礎上,醫聯體內醫療機構間互認檢查檢驗結果。探索建立醫聯體內統一的藥品招標採購、管理平臺,形成醫聯體內處方流動、藥品共用與配送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