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四川省民族地區生態環保及全域旅遊發展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全域旅遊為戰略抓手,更好地把民族地區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努力在生態保護中實現綠色發展、生態富民。四川省上下尤其是民族地區務必把思想認識統一到四川省委的重大判斷和戰略部署上來,努力開創民族地區全域旅遊發展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旅遊業是綜合性産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各地實踐也充分證明,旅遊業是一個富民産業、綠色産業,旅遊業發展極大推動了服務業及其相關産業的發展,改善了景區基礎設施和發展環境,促進了人流、物流、資訊流的匯聚,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當前,旅遊業發展已進入全民旅遊、個性旅遊為主的階段,在條件適宜的地區,發展全域旅遊更是大勢所趨。對四川省民族地區而言,特殊生態地位,決定其不可能像內地那樣搞大工業、大開發,而應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保護和發展的全過程,更好地發揮旅遊業作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産業的優勢,創造更多的生態福利和綠色財富。從這個意義上講,推進民族地區生態環保和全域旅遊發展,既有利於各族群眾在發展旅遊和特色産業過程中脫貧致富,進而帶動民族地區特別是藏區彝區整體發展,又有利於民族地區在與內地的交流交往交融中,加快社會文明進步步伐,進一步築牢民族地區和諧穩定的堅實根基。

甘孜、阿壩、涼山等民族地區佔四川省幅員面積的60%,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南緣、長江和黃河源頭地區,在自身發展尤其是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的進程中,可謂既有獨特優勢,又面臨不少困難挑戰。一方面,藏區彝區旅遊資源稟賦得天獨厚,不僅自然風光雄奇壯美,而且民俗風情和民族文化特色濃郁,四川省世界級、國家級旅遊資源多數分佈在民族地區。另一方面,這裡是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生態脆弱區,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地區和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因此,對民族地區而言,旅遊業無疑是最有優勢最具潛力的特色産業,也是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的現實選擇。近年來,四川省委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戰略思想及對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毫不動搖地推動民族地區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翻開了四川省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篇章。民族地區加快發展旅遊業這個綠色經濟、支柱産業,全面開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率先創建民族地區旅遊發展試驗區,精心打造“大熊貓、大九寨、大草原、大香格里拉”等知名品牌,直接帶動了民族地區大批群眾創業就業、增收致富,為進一步推進民族地區生態環保及全域旅遊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推進全域旅遊,是民族地區轉型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選擇。所謂“全域旅遊”,是指一種空間全景化的系統旅遊模式。與“一景一點”式傳統旅遊不同,全域旅遊正成為撬動旅遊産業大發展、大提升、大跨越的支點。在推進全域旅遊的過程中,必須樹立辯證思維,保持清醒認識。須知,全域旅遊雖然是指旅遊空間的“全域化”,但決不是發展方式的簡單化、發展手段的唯一化。全域旅遊必須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因勢利導,該發展什麼、怎樣發展等等,應區別對待、各有側重、各具亮點,不能搞村村點火、戶戶冒煙,不能搞同質化、低水準建設,更不能一哄而起、盲目發展。

推進民族地區全域旅遊發展,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以科學規劃引領,以生態保護築基,搶抓發展機遇,找準發展重點,做好做足“旅遊+”這篇大文章,努力探索一條具有四川特色的民族地區全域旅遊發展新路子,進一步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和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