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科學”號7月24日電(記者 張旭東)我國自主研發的自治式水下機器人“探索”號,24日在南海北部開展首次試驗性應用,預計水下作業時間20小時。
24日上午8時,在“科學”號遠洋綜合科考船的後甲板上,科考隊員做好了“探索”號下潛的所有準備工作。“探索”號像一條大黃魚一樣靜靜停在甲板上,長約3.5米,寬和高約1.5米,四個紅色魚鰭狀的螺旋槳裝置分別位於它的“鰓”部和靠近尾部的位置。
船舶抵達指定位置後,科考隊員拉緊止蕩繩,甲板上用於起吊大型裝備的A架緩緩將“探索”號吊起,A架向外擺出船舷,並將“探索”號緩緩放入水中,科考隊員抽掉纜繩和止蕩繩,機器人開始自主下潛。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趙宏宇介紹,“探索”號進入水面後就和母船之間沒有纜繩連接了,在水下按照預設程式自主工作。在首次試驗性應用中,“探索”號將在水下工作20小時,前10小時對地形進行聲學掃描,範圍大概是4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