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7月19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19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相關情況,有記者提問,“現在國人都很注重養生,傳統的食療養生和現在所提的營養兩者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對於養生有很多誤區,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偽專家”,《國民營養計劃》針對這些問題,有沒有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建議?”

對此,國家衛計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張磊時説,中醫養生應該説是我國獨具特色的養生方法,也是上下五千年中國人民防病延年的經驗總結,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民以食為天,營養在我國傳統的定義,“營”就是謀求,“養”就是養生。食療養生就是共同謀求人類健康的有效途徑。所以食療養生作為中醫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簡便、適口、廉價、安全有效等特點,能夠為不同人群提供個性化的食養指導,提供不同地域及四季飲食的原則和禁忌,提供食物搭配的功效屬性,也能夠提供“食藥兩用”,食材的功能配伍及技術方面的方法等等。食療養生和現代養生學一起,將在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營養健康需求中發揮優勢互補的作用。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金小桃補充説,目前確實存在食療養生方面的資訊混亂,還發生了一些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事件,包括像以前已經披露的所謂大師、泥鰍治病、綠豆治病等。這些問題要解決,所以《國民營養計劃》當中有專門的一節來描述,給大家講清楚這件事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做法。

金小桃指出,食療養生在我國有著豐富的傳統,有著幾千年不同的地區風格,無論是對中華民族健康問題、營養問題,還是時代的繁衍問題,都作出重大的貢獻,不容小視。但是如何去其糟粕,如何避免現代社會中過分趨利,以及主要營養成份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需要在落實計劃過程和分解行動方案當中,與相關部門一起配合抓好落實。比如中醫藥管理局,現在對這些事已經進行了研究,包括中醫藥法今年正式實施以來也取得一些新進展。相信隨著《國民營養計劃》落實和各部門的互動,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這件事一定會朝著有利於、有益於國民健康營養工作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