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7月19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19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相關情況,有記者提問,“《營養計劃》提出了很多硬性指標,比如降低每人平均貧血率等指標,能否介紹一下提出這些目標的科學依據是什麼,如何實現這些目標?”
對此,國家食品安全與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嚴衛星表示,我們整個計劃制定的一系列指標都是在詳細、科學、研究調查的基礎上再廣泛徵求意見,通過專家論證以後決定的。在整個計劃指標設置過程中,我們注重幾方面的思考。第一,特別關注營養與健康的科學規律。
第二,特別注重當前面臨的一些突出的營養問題。比如2002年有一個全國營養調查的結果,那個時孕婦的貧血率將近30%,在通過不斷努力,2015年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孕婦貧血大概在17%左右。這次2020年的目標設置是15%,希望到2030年再降5%,這是充分考慮現實的情況。
第三,充分考慮了現有的技術、能力和這個目標實現的可行性,當然也借鑒了國際成功的一些經驗做法。所以整個指標的設置是基於這個前提,全面考慮科學、可行,最終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實現這個目標。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金小桃補充説,硬指標的體系建設隨著營養健康工作的深入和計劃的落實,還會有一些調整變化,比如某些食品營養的情況,現在與過去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包括食物攝入、營養吸收都有變化,包括其他方面,比如飼料結構、食物結構、生態環境也有變化,將來都會有一些技術性指標去體現。這些成體系的指標會隨著計劃的落實和工作的推進,不斷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