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上發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目前已建成50個食用菌大棚,佔地面積50畝左右。圖為該公司員工在摘蘑菇。 陳科儒攝
重慶永川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為農村經濟帶來了活力。一方面,國家財政補助“既不用還本,也不付利息”,大大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助推企業發展壯大;另一方面,通過改革建立起了企業與村社、農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村社與企業、農戶與企業關係更為融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的用工難題
65歲的王其才是重慶永川區何埂鎮獅子村的村民。以往,老王一家單靠務農為生,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自從2014年家裏的土地流轉出去後,他們家的收入從一份變成了三份:土地租金務工薪金分紅股金。
“現在日子過得比以前好太多了。”王其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自家5.5畝土地租賃給村裏的2家農業公司,每年收取租金4000多元;兒媳就近在農業公司務工,每年收入1萬多元;加上每年固定拿到財政補助資金的持股分紅1000多元,3項收入加起來每年近2萬元。
“種了大半輩子地,沒想到能當上股東,還能每年領到分紅。”王其才説,自己生活的變化正是受益於永川區實施的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
股權並非一分了之
長期以來,農村集體經濟收入一直缺乏持續增長的途徑,農民的增收途徑“務農打工”二元結構難以打破。近些年,財政對涉農項目的投入逐年加大,財政支農資金除少部分直接以補貼的形式發放給農民外,主要投資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生産發展項目上,企業得實惠多,農民直接受益的份額較少。
2014年,永川區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探索農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新路徑。記者了解到,永川區的具體做法是:改變以往無償補助企業的做法,將財政支援農業企業的産業發展資金,按一定比例,以股權形式量化到流轉土地的農戶和所在的村集體經濟組織。
永川區農委科技宣教科科長樊曉燕介紹,永川區將財政補助資金100萬元以上的農業項目納入改革範疇,按最初方案,承擔財政項目的企業將30%的財政補助作為流轉土地農民和村集體股份,每年按7%固定分紅,分紅比例為農民60%、村集體40%。
記者了解到,永川區實施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股權改革,並不是單純的將股權一分了之,而是構建起與之相匹配的引導和約束機制,比如,企業要想獲得國家補助,必須與農委、項目所在鎮(街)、村民小組簽訂農民持股協議書,作出推行股權改革、回饋村社農民的承諾;農民分紅不干涉,持股農民只享有分紅權,不享有管理權,不得干涉企業生産經營;政府監管不鬆懈,農業部門建立企業的項目申報、協議簽訂及兌現分紅等臺賬,作為企業申報後續補助資金的重要依據,實行“一票否決”。
位於獅子村的重慶正百農業開發公司是首批參與股改的企業之一。2014年,正百公司獲得540萬元的“1900噸食用菌工廠化栽培和流通基地新建項目”補助後,按照30%的比例,拿出了162萬元供農民和村社持股。
“2015年的分紅數為11.34萬元,其中農民佔比60%,約8.25萬元,餘下的40%歸獅子村村集體所有。”重慶正百農業開發公司負責人鄧世亮告訴記者,對於農業企業來説,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一方面,國家財政補助‘既不用還本,也不付利息’,大大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助推企業發展壯大;另一方面,通過改革建立起了企業與村社、農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村社與企業、農戶與企業關係更為融洽,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企業的用工難題”。
不只是企業,村集體的“腰包”也開始鼓了起來。獅子村黨總支書記劉揚飛告訴記者,40%的村社分紅解決了“無錢辦事”的難題,既可向社員進行再分配,也可用於改善基礎設施,“比如,2015年村社在正百公司分得2.2萬元,正是有了這筆錢,村裏維修了人行便道、山坪塘,還慰問了部分高齡老人”。
資金助企做大做強
在永川,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還帶動了産業的大發展。記者在永川區聖水湖現代農業園看到,這裡已經引進培育了10多家食用菌企業,進行食用菌的規模化、設施化、工廠化生産。
重慶上發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秀珍菇為主打品種的食用菌生産企業,公司廠區內目前已建成50個食用菌大棚,佔地面積50畝左右。記者了解到,該公司2016年的生産規模超過500萬袋,實現産值2000多萬元。目前,由該公司生産的秀珍菇,已佔到重慶全市總産量的一半以上。
“公司能取得這麼快的發展速度和良好的經濟效益,離不開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重慶上發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法人曹繼崗説,2013年,該公司在獅子村、石獅子村流轉土地105畝,獲得了300萬元“標準化廠房建設”國家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農戶和村社持股150萬元,分紅的額度為每年7.5萬元。
正是有了300萬元的財政補助資金,上發食用菌公司建設了20個標準化出菇房,食用菌種植規模和産量得以迅速提升。曹繼崗説,“對企業來説,如果是等額的貸款,連本帶利將是非常大的負擔。同時,通過股權化改革,還構建起企業與農戶、村社‘三方共贏’的利益共同體,讓村集體和村民有明確的預期,從而積極支援企業發展,産生的綜合效益遠遠比這筆錢多”。
在永川,像上發食用菌公司“標準化廠房建設”這樣的財政補助項目還有不少。永川區農經站辦公室主任蘇沙告訴記者,這些項目的落地實施,帶來了企業的集聚和做大做強,讓永川的食用菌産業在短短3年時間裏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
如今,永川已成為重慶最大的食用菌生産基地,食用菌種植規模佔全市70%,秀珍菇在重慶市佔90%的份額。數據顯示,2016年,永川食用菌種植規模達到1億袋,總産量5萬噸,總産值5億元,解決農民就近就業2000余人。預計2017年生産規模可達1.2億袋,産量6萬噸,産值6億元。
目前,永川區納入股權化改革的項目資金共6727.5萬元。其中,2014年至2015年已股改項目資金3120萬元,農民持股金額1248萬元,固定分紅71.76萬元,可實現戶均增收420元,畝均增收207元。永川區農委相關負責人説,自2014年開展財政補助資金農民持股分紅改革試點以來,試點村社呈現出産業發展更有特色、農民增收更加多元、村企關係更為融洽、村社經濟更具活力的新局面。今年,永川的這項改革已從最初試點的3個農業園區拓展到全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