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為啥進口蘋果賣得貴,本地蘋果賣不脫?”7月12日,在四川省農業農村改革經驗交流暨工作推進會上,與會代表的疑問得到回答——當前農業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農産品品質和品種還不能完全適應需求結構升級。

會議提出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明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在“優、綠、特、強、新”五個字上下功夫。

這“五字訣”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新方向、新要求?

築底色

大力推進農業清潔生産,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産品

“你種的柑橘再甜、再好吃,如果高農藥殘留,也不要想賣出去。”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郭曉鳴介紹,綠色安全已是農産品供給必須具備的“底色”。

會議要求在“綠”字上下功夫,大力推進農業清潔生産,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産品,積極推廣迴圈發展模式,建立健全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體系,加快建設現代生態迴圈示範縣、迴圈農業示範區和生態牧場,增加優質綠色安全農産品供給。

周華榮在“農業清潔生産”幾個字上劃了著重號。在這位樂山市井研縣委書記看來,這是增加優質綠色安全農産品供給的關鍵。當地將全面依法關閉禁養區養殖場,實施畜禽糞污、秸稈綜合利用等治理項目。

有的地方在向更高標準邁進。“我們推動特色農産品從無公害、綠色,向國際有機農業標準遞進發展。”成都市蒲江縣委書記劉剛介紹,當地將建立有機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和生産風險基金,加大對有機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援力度。

補短板

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提升競爭力、增加附加值

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在四川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看來,有三個短板需要解決——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靠它們來提升農産品競爭力、增加附加值。”

會議分別用“優、特、強”3個字,為補短板指明瞭方向——

優,加快建設優質農産品生産基地。會議要求調整優化農業産業佈局,加快建設全國優質糧油生産基地、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優質特色農産品供給基地。“優質農産品生産基地能帶來規模效應,增加有效供給。”內江市委書記馬波介紹,該市建成國內最大的血橙基地16.8萬畝、最大的連片無花果基地2.5萬畝。

特,著力打造川字號知名品牌。會議提出大力實施品牌孵化、提升、創新、整合、資訊“五大工程”,加大對假冒偽劣産品打擊力度。“好酒也怕巷子深。”攀枝花市委書記李建勤表示,將圍繞“世界唯一的晚熟芒果”打造推介攀枝花芒果區域公用品牌。

強,做大做強農産品加工業。會議明確,積極培育引進一批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著力推進農産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抓好物流運輸等配套服務。廣安市委書記侯曉春介紹,當地對農産品規上加工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20萬元。

謀增量

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發展新産業新業態

會議要求在“新”字上下功夫,發展農業新産業新業態。“現代農業在不同業態的‘跨界’,可實現資源的更大規模聚集,擴大收益空間。”郭曉鳴認為,這是農業價值鏈謀增量的重要路徑。

新産業、新業態怎麼找?會議也指明瞭方向——積極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實施鄉村旅遊提升行動計劃,開發蜀錦、蜀繡、唐卡、年畫等一批文化創意産品,大力實施“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示範行動。

李建勤對此感受很深。圍繞“康養+農業”模式,攀枝花市建成農業景區17個、産業基地景區16個,有力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市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多年居全省第二,“下一步將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全國第一支康養産業投資基金,支援發展觀光農業。”

一邊聽會,眉山市青神縣委書記肖巍一邊用手機拍照錄音,趁會議休息間歇發給當地相關負責人。“搞新業態,其他兄弟縣市確實有很多新思路。”肖巍表示,青神縣下一步將考慮竹編、竹製品、文創産品的發展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