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山城重慶,也許一不留意,周邊的房子就從你的視線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坡坡坎坎。坡坎上,或許會見到圓拱形的門,鑲嵌在山體或岩壁中,這多半就是防空洞了。

重慶到底有多少防空洞?具體數字不易數清,但數量之多你總會有感受。炎炎夏日,不少重慶市民會拖家帶口“躲”進防空洞中避暑乘涼;乘坐輕軌、駕車出行,也許你悄無聲息就已經穿洞而過;吃飯,購物,也許你不知不覺就已經身在洞中……總之,這種在外地人眼中很特殊的建築,在山城百姓的生活中卻格外平常。

如果從1937年第一個防空洞建設算起,重慶的這個特色符號已經有80年的歷史。不過,防空洞最初並不是一個洞,而是“防空坑”“防空壕”。“防空坑”深1.3米,蹲得下2人,“防空壕”是在地上挖坑道,上面蓋上木板,再堆上土,外面用草皮和樹枝偽裝。橫七豎八的防空洞共計110萬平方米,儼然一座地下城。

隨著時間的變遷,許多防空洞已變得破舊失修、陰暗潮濕。但作為重慶山城地貌的獨特建築和城市記憶的重要載體,防空洞卻從未被遺忘和廢棄。近年來,對防空洞的修繕保護與合理利用更是有增無減。變廢為寶的創意,物盡其用的辦法,讓這張重慶名片活力十足。

從嘉陵江畔的曾家岩輕軌站出站後,有條小道通向前方一個地道。地道寬約十余米,裏面燈火通明,許多小攤販在售賣手工藝品……一拐彎,洞裏就能發現“驚喜”:裏面擺放了桌椅,準備了茶水電視,老頭老太太們擺著“龍門陣”,比在家裏吹空調還要安逸……昔日的避難所如今已經成為重慶市民納涼休閒的好地方。

2006年夏天,重慶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市政府開放41個防空洞,供市民納涼、避暑。之後形成慣例,每到盛夏來臨,人防部門都會對全市防空洞進行安全排查、全面維修,而後對市民開放,並分配專職工作人員,配置桌椅、書報、電視,還提供飲水、應急藥品等。

漫步繁華的解放碑,道路兩旁高樓林立,步行街上行人如織,處處彰顯著這座城市的現代化氣息。踏著臺階走入地下,通道寬大,燈光明亮,商鋪集聚,仿佛進入了一座地下城。這裡裝修現代化,誰都不會把它與防空洞聯繫起來。然而早年在建設中,正是充分利用了寬15米高11米的防空洞洞體,才極大減少了工程施工量。

合理應用之下,重慶的防空洞如涅槃重生。緩解地面交通、衍生地下商業,每年能創造7億元租金收入和提供7000多個就業機會。

時光流逝80年,防空洞仍是山城重慶一道獨特的風景。這個見證歷史的山城符號,依舊煥發著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