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香港郵政于7月1日正式發行兩套紀念郵票及相關集郵品。兩套紀念郵票分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週年》,以及中國郵政和香港郵政聯合發行的《香港回歸祖國二十週年》。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週年》紀念郵票一套四枚,總面值為13.3港元。這套郵票採用了單點透視的立體構圖方式,以平版加燙壓印刷技術印製。第一枚的圖案以飄揚的國旗和區旗為中心,象徵國家和香港的關係,背景是特區政府總部、終審法院、立法會大樓三座建築;第二枚的圖案展現了香港20年來在文化、體育方面的發展;第三枚圖案以多個香港地標建築為主體,5只鴿子翱翔藍天,象徵香港在商業、金融、科技等方面的成就;第四枚畫面是孩子們放飛氣球,表達香港重視年輕人發展,寓意香港明天更美好。
香港郵政集郵推廣高級經理李振宇説,這套郵票在選題、設計、工藝方面都下了很大工夫。他們邀請了三位設計師進行初稿設計,然後交由郵票設計諮詢委員會評判。最終,香港女設計師黎淑雯的設計脫穎而出。
《香港回歸祖國二十週年》紀念郵票也是由香港設計師擔綱設計,以“龍騰香江”為主題,色調以紅、橙為主,畫面表現香港會展中心前各界群眾的歡慶場面,傳達出港人愛國愛港的情懷。
1日清晨,80歲的香港退休醫生薛敦從將軍澳趕到位於中環的郵政總局購買回歸紀念郵票。老先生戴著眼鏡,衣著整潔,拄著拐杖,滿臉期待地站在人群中。
雖然郵局上午9時才開門,但購票隊伍已早早地從郵政總局門口排到了郵局大樓背面的小巷裏。隊伍中不乏老人和小孩,甚至還有一些外國朋友。
“收藏回歸紀念郵票是我愛國的方式。”薛敦説。
回歸紀念郵票自1997年開始發行。截至目前,香港郵政共發行了5套回歸紀念郵票。李振宇參與了其中兩套郵票的發行。他説,每套紀念郵票在細節設計上都有變化,但整體而言,主題都是表達愛國愛港的情感,展現香港日新月異的發展。
1997年7月1日,香港郵政發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郵票一套6枚、小型張1枚。洋紫荊、帆船、會展中心等圖案代表著美麗的香港。從此,香港郵票上不再有英女王肖像、皇冠等元素,取而代之的是“中國香港”四個字。
李振宇還記得1997年香港首次發行回歸紀念郵票時的盛況。發售前幾天,香港郵政總局大樓外就有人在徹夜排隊了。7月1日當天,下午6時關門的郵局一直開到深夜。“那次,我們發行了約1750萬套回歸郵票。”
香港特區郵學會會長紀覺英就是當年排隊買郵票的眾多市民中的一位。他回憶説,那年,買郵票的隊伍從郵政總局一直排到了海邊。
200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五週年紀念》郵票以環保、教育、基礎設施和維港煙花為主題;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週年》郵票小型張的主題是“幻彩咏香江”,採用全息圖技術突出閃動效果;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五週年》郵票小型張以盛開的洋紫荊為形象設計,展現香港不同的標誌性風光。
紀覺英説,回歸後香港郵票的內容更具中國特色,選題更豐富,形式更多樣,製作也更精良。
內容方面,與內地相關的紀念郵票除回歸紀念外,還有新中國成立60週年、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京九直通車、基本法頒布25週年、航太紀念郵票等。與香港本地事物相關的郵票包括電車百年、龍舟賽、天星小輪、美食、綵燈、迪士尼、公屋等。
形式方面,香港郵政發行了圓形、三角形、菱形的郵票,材質上也出現了石英粉、香料、絲綢、絨面、金箔等,齒孔製作更加精良。
紀覺英喜歡與中國文化相關的郵票,如四大發明、中國成語、神州風貌、中國武術等。他認為,這類郵票,香港應該多多發行,以鼓勵香港青少年更用心地了解中國文化。“不少學校都有集郵組,學生在集郵時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新華社記者 李豫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