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6月30日電 題:特寫:“最高規格的歡迎”
新華社記者王小旎
在新界元朗區錦田鄉與八鄉的交匯處,五塊色彩絢麗的巨型花牌沿著公路依次排開,十分引人注目。新界鄉民以香港獨特的傳統手工藝,向國家主席習近平表達“最高規格的歡迎”。
這條被彩色花牌點綴的公路,是習近平30日赴香港石崗軍營檢閱駐港部隊的必經之路。記者在現場看到,來自錦田鄉事委員會的首塊花牌有三層樓高,長約15米,以龍鳳圖案為基調,並在突出位置寫有“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週年”“熱烈歡迎習近平主席”的字樣。
元朗區議員李月民告訴記者,當得知習近平主席會在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之際來到香港、特別是會來到元朗區時,附近的鄉民“很興奮、很高興”。
“元朗區位置較為偏遠,主席能來到這裡,對我們是很大的鼓舞。花牌是最具特色的傳統文化,也是新界鄉民最高規格的歡迎。”李月民説。
除了錦田鄉的花牌,其他四塊分別來自八鄉鄉事委員會、元朗區統籌委員會、新界鄉議局及附近村民代表。八鄉鄉事委員會製作的花牌位於石崗軍營門口,也是最大的一塊,長約18米,高逾8米,“八鄉鄉民熱烈歡迎習近平主席”幾個顯著的大字在色彩斑斕的褶花中顯得尤為喜慶,花牌上的龍柱與鳳頂栩栩如生。
創立於1954年的李炎記是香港花牌店的老字號,這塊最大的花牌便出自該店第三代接班人、“80後”黎俊霖之手。他説,“為歡迎習主席製作花牌,感到非常榮幸,同時可以請習主席看到香港傳統的手工藝特色。”
花牌是一種由竹、竹篾、紗紙及絹布等物料扎作的大型裝置藝術。在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初的香港,無論是大型節日、開張志慶還是訂婚嫁娶、喬遷之喜,一個惹眼的大花牌必不可少。這項扎作技藝更于2014年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納入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産清單。如今,受城市建設、租金上漲等因素影響,香港大型花牌店僅剩四五間,多數位於新界。
在新界圍村長大的黎俊霖從小便接觸花牌扎作技藝。他介紹,花牌製作需要褶花、寫大字、籌備配件及上棚等步驟,還會用到剪刀、竹籤、色紙及油掃等工具,是“慢工出細活兒”。
黎俊霖説,花牌上的龍與鳳是李炎記沿用了60多年的標誌性圖案,寓意喜慶吉祥,其中,手工描畫的龍柱更是整個花牌的精髓。
除了花牌,記者看到道路兩旁還插著近百面彩旗,附近不少村屋的窗口也挂上了大大小小的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
73歲的上輋村村民張水有笑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縫。“現在出去外面感覺可以挺起胸膛,作為中國人很自豪,中國強大是我們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