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保護好東江源頭水。”這是上世紀60年代周恩來總理的囑託。

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難遇的嚴重乾旱,每4天供水1次,每次供水4小時,350萬市民的生活陷入困境。緊急關頭,黨中央、國務院向香港張開關愛的臂膀。1963年12月,經周恩來總理特批,中央財政撥款3800萬元,建設東江—深圳供水工程,引東江之水,濟香港同胞。1965年3月1日,東深供水工程通過深圳水庫正式對港供水,清淩淩的東江水,經廣東東莞、深圳,流往香港,解決了香島水荒,滋潤了同胞心田。

50餘年,光陰荏苒。一灣東江水,將贛州、香港兩地同胞緊緊相連。

東江源區山青水凈 央視網鄭芳

東江源區山青水凈 央視網鄭芳攝

東江,珠江三大水系之一,源自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境內的三百山。這些年來,儘管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安遠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巨大壓力,脫貧攻堅的“帽子”很重,但當地政府和人民沒有顧及“一己之私”,而是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把保護東江源作為頭等大事,“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東江源,像愛護生命一樣愛護水源地”。為了保護香港同胞的“水源生命線”,為了守護三百山的綠水青山,安遠縣培養了大批像龔隆壽一樣數十年如一日巡山愛林的護林員;成立了全省首個生態綜合執法隊,為東江源的生態環境設置了一道安全“防線”;退耕、退果還林8.7萬畝,淘汰、拒絕了一些可能對生態環境構成威脅的企業。

不止安遠,三百山周邊的其他縣,如尋烏、定南等,也為保護東江源作出了突出貢獻。三地不僅建立了共同保護東江源區協作機制,還成立了志願者協會、義工聯合會等公益組織,齊心守護東江源區的秀美山川和潺潺溪流。在贛州多地共同努力下,三百山區域天藍、地綠、山青、水凈,東江水質長年保持在Ⅰ至Ⅱ類標準,為香港同胞喝上優質水、放心水做好了水源地保障。

“共飲一江水,贛港一家親。”這頭,以安遠為代表的贛州人民,為香港同胞的飲水問題傾心盡力;那頭,喝著東江水的香港同胞,更心繫源頭人民。一灣江水,讓贛港兩地同胞結下了不解的情緣。

“你在東江的上游,我在東江的下游,我們手拉手……”童年經歷大旱、喝著東江水長大的香港環保人士吳方笑薇唱著這首歌,笑談她在東江源區開展的環保公益活動:“我們同喝一口東江水,有責任去保護這條母親河。”自2008年開始,吳方笑薇發起“飲水思源——東江上下游夥伴計劃”,至今已在東江源地區植樹18萬株。

香港言愛基金會捐資建設的安遠縣思源實驗學校 安遠縣委宣傳部供圖

香港言愛基金會捐建的安遠縣思源實驗學校 安遠縣委宣傳部供圖

除了吳方笑薇,前來安遠“飲水思源”的還有他們:香港社團總會會長蕭樹強,自2007年以來,在安遠縣先後捐建了天心五龍小學、天心心懷小學和安遠一中等校園,並設立獎學金獎勵高考學子;香港言愛基金會,在安遠捐資1000萬元建設思源學校;香港龍賽教育基金、香港雁心基金會等,也紛紛在安遠捐資助教。如蕭樹強先生所説,“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作為喝東江水成長起來的我們,要感恩于源頭人民的付出。”這些年,香港同胞以不同形式回報著源頭人民的深情厚誼,以切實的行動助力安遠發展、助力贛州振興。

一水相牽,血脈相連。三百山的一股清流,從東江源頭,流往香江那頭,帶去贛南人民對香港同胞的濃濃深情;香港島的一棵樹苗、一份捐助,從香江那頭,山一程水一程,匯往東江源頭,捎來香港同胞對贛南人民的殷殷厚誼。贛港兩地,描繪出中華兒女同源同宗的壯美畫卷!